长城原创 >

【探访汶川地震十周年】震后产业结构调整让佳山果农念起“致富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欣 
2018-05-08 15:12:00
分享:

佳山村的甜樱桃树结满了丰硕的果实。记者 张欣 摄

佳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朝运。记者 张欣 摄

  长城网阿坝5月8日讯(记者 张欣)5月7日下午,记者随全国网络媒体探访汶川地震10周年主题采访团驱车赶往位于海拔2100多米的理县桃坪镇佳山村,探访震后农业产业调整给佳山乡村带来的新变化,给佳山果农带来的大实惠。

  佳山村是羌族聚居村,海拔2000米—3000米,这儿的父老乡亲勤劳、踏实,祖祖辈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震塌了老百姓的旧屋,但震来了五湖四海的援手,更带来了外界日新月异的知识,同时,也刷新了老百姓对新时期发展的认识……

  据佳山村老百姓回忆,10年前的佳山村,村庄基础设施极为薄弱,村道也还是没有硬化的土路,别说车辆来往了,就算是人过,也是一定“留痕”的。老百姓日复一日地在地里耕种,一年下来,也攒不下多少钱。“地震之前,我们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一年下来大概只有一两千元的收入,后来改种甜椒、萝卜、白菜,日子慢慢有了起色,但一家人的日子始终没有大的改变。”佳山村原村主任马永彪告诉记者。

震后,佳山村对通往全村184户村民家的12公里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记者 张欣 摄

致富能手、佳山村原村主任马永彪。记者 张欣 摄

  地震之后,在政府的引领下,在湖南省的对口援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佳山村在完成灾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重建工作的基础上,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进行了土地重新翻整,种上了青红脆李、甜樱桃、红富士冰糖心苹果,现在大概有2000多亩。”佳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朝运对记者说,该村土壤中含有独特元素,加之半阴半阳的日照气候,出产的水果清脆爽口,汁多味美。

  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硬件设施却不能“达标”。王朝运说,这就好比土地上来了“新客人”,可没有拿得出手,给“客人”解渴的水源。于是,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带领群众投工投劳,佳山村开始建设高半山渠系工程,利用导洪管,将人饮灌溉水从对面的村接入到每家每户;通过修水沟、水塘,保水、分水、节水;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天气干燥时节的缺水问题,村两委积极发动群众修建微水灌溉池,10年间,共修建大大小小的微水池298口,大大解决了土地灌溉问题。

  为提高佳山村水果的知名度,村里还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另外,在佳山村山路两旁的果树上,几乎都挂着“佳山村农家果园”的牌子,标注着果农姓名、联系方式、水果类别、产量以及采摘时间等信息。“这样做一方面是对果农形成倒逼机制,让水果源更加精准化,另一方面也是叫响佳山村水果招牌的一个有效方法。”桃坪镇镇长陈玉峰向记者介绍说。

  如今,佳山村产业发展大步走在前面,2017年甜樱桃采摘75吨,实现经济收入225万元;青红脆李采摘520吨,实现经济收入296.4万元;红富士冰糖心采摘240吨,实现经济收入140万元;人均纯收入已从10年前的1000余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12536元。

  采访快要结束时,马永彪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我的青红翠李卖了6万多,甜樱桃卖了8000多,就连初挂果的红富士苹果也收入近万元。”他盘算着,如果自己管理细致,3年内,自己的红富士将年产2万斤左右,产值将达到8万元,“到那个时候,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冰糖心,我们的好日子真的甜到心里头喽。”

关键词:汶川,地震,探访,产业调整责任编辑: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