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北:织牢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网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赵晓慧 刘澜澜 
2018-05-11 22:17:43
分享:

  长城网5月11日讯(记者 赵晓慧 刘澜澜)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也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行动起来 减轻身边的灾害”。

  河北地貌复杂多样,地质结构复杂,灾害种类多、频率高、范围广、损失重,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河北积极创新综合灾害治理模式,以严密的政策体系、精准的灾害预报预警、完善的备灾救灾举措、超前的防灾减灾意识,织牢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网,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美丽河北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2018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高琳哲 摄

  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政策体系 为民生幸福提供安全保障

  防灾减灾,政策先行。为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河北省委、省政府不断完善防灾减灾救灾政策体系,为民生幸福提供安全保障。

  在5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18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活动新闻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副主任吴进军透露,2017年,河北制定颁布了我省第一部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的省政府规章《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在细化国务院《自然灾害救助条例》条款的同时,增加了部门信息共享、应急保障能力、资金管理等方面内容,填补了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地方政策空白。

  注重跨部门、跨灾种、全天候、全覆盖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河北于去年出台《河北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提出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为提高自然灾害救助标准,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财政厅联合制定《河北省自然灾害救助指导标准》,规定灾害应急生活救助标准调整为每人每天不低于30元。启动省级Ⅰ级或Ⅱ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每人每天再加0.5千克口粮。

  此外,河北充分发挥减灾委作用,及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补充成员单位,成立专家委员会,统筹做好了应急救灾和预警防灾、避险减灾工作。

  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省气象局颁布实施的《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暴雨等7个灾种的气象灾害防御办法,明确了政府部门、社会和公众在气象灾害防御中的职责,构建了气象法规标准体系。

 
  

在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气象局的预报预警起着重要作用。记者 赵晓慧 摄 

  强化灾害预报预警 提升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2016年“7.19”特大暴雨期间,邢台市气象局全力做好监测预警和应急气象服务。根据预报预警信息,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统计显示,全市338处地质灾害点,涉及2268户,共计7908人全部安全转移。邢台县、沙河市、临城县等16个县市区紧急转移安置62074人。

  着力化解灾害预警预报“最后一公里”难题,是提高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能力,高效应对自然灾害的重要基础,建立科学有效的灾害预警系统对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十分重要。

  省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佩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全年,河北新增及改造地震观测站点42个,新增及改造观测项目70项,地震观测资料数据质量在全国评比中稳居全国前三名。加强了京津冀地震监测台网更新改造,监测台网运行率提高约1.3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了河北省及京津冀地区地震监测能力。

  地震监测能力不断提升,气象预警工作也不断完善。据统计,河北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精细到乡镇的灾害防御基础信息数据库,预警信息实现村屯全覆盖。

  汛期将至,张晶表示,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自4月9日起,省气象局全面进入汛期备战状态,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将充分利用卫星、雷达等先进探测手段和分布在全省的近4000套常规和移动应急地面气象探测设备,严密监视天气要素变化,继续发展精细化预报技术,努力提高预报预警准确率,为社会公众生产生活提供更精确、精准的预报预警服务。

  “现在的精细化预报技术能够做到72小时1公里的分辨率,时间尺度是逐小时预报,为防灾减灾救灾,特别是民政部门组织群众转移赢得了时间。”张晶称。

  强化备灾救灾能力建设 拧紧生命财产安全阀

  数据显示,河北平常年份受灾人口每年约2000万人次、受灾农作物200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左右,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多年来,河北高度重视备灾救灾工作,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做好防大灾、抗大灾、备大灾的各项准备,充分发挥民政、地震、国土、水利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多维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截至目前,全省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储备点已达167个,基本覆盖全省。省物资储备库储备救灾物资达到20多类60多万件,全省储备主要救灾物资达到120万件,能够满足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Ⅲ级以上应急响应的物资需求。

  针对今年造成损失较重的低温冷冻灾害,省民政厅向灾区派出多个工作组核查灾情,指导开展生产自救。下拨冬春救助资金3.085亿元,冬春救灾物资9万余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小社区构筑大安全。近年来,河北先后创建了416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以社区为平台,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隐患普查、防灾减灾综合演练、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培训等活动,全面提高了城乡社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105个县(市、区)开展农房保险。据吴进军介绍,为提高备灾救灾能力,河北不断扩大农房保险覆盖范围,全省开展农房保险的县(市、区)已达到105个,参保农户达到779.71万,每户每年保额达到3万元,可为群众住房提供灾害风险保障金额2300多亿元。

  同时,各级积极开展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全省灾害信息员队伍不断扩大,数量达到47736名,基本实现了灾害信息员城乡全覆盖。

  统计资料显示,随着备灾减灾能力的提升,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连年下降,平均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重降到了1%以下。

“7·19”特大暴雨期间安全转移受灾群众。邢台军分区供图

  防灾减灾胜于救灾 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有备才能无患,防灾减灾胜于救灾。近年来,河北省各级部门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行防灾减灾演练,有效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多措并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拧紧了安全阀、筑牢了防护线。

  “今年,省气象局联合科协、科技、教育、地震、药监5厅局开展了‘冀望风云燕赵科普行’活动,全年计划举办40场科普进校园活动,并深入20个城市社区,广泛宣传多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张晶介绍称,2017年,省气象局还将建设5个基层气象科普示范社区,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能学习了解气象科普知识。

  据悉,除了在“5·12”国家减灾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等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外,河北还组织开展“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防震减灾知识“六进”宣传,并将开展多种主题的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动员全社会针对身边的灾害风险,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防范和有效化解各类灾害风险,全面提升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曹双平说。

  科学防灾减灾意识的提高在灾害中得到检验。2016年“7.19”特大暴雨期间,邢台多个县市区成为重灾区。然而内丘县獐么乡黄岔村却成为一个例外。在灾害来临前,该村所有村民均转移到安全地带。之所以能够安全转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村民在日常的防灾减灾教育宣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防灾,减灾,安全网责任编辑:刘澜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