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马德明摄
长城网讯(记者马德明)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篇流传至今,让现代人知道了千年前农民收麦的辛苦。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如今的农民又是如何度过麦收这一农忙季节的呢?
马林长站在地头,看着麦田里轰鸣的收割机。麦浪翻滚,金黄的麦子经过收割机,麦粒进入了机舱,麦秸整齐地撒在了地里。“快,一会儿就完。”6月10日,在新乐市彭家庄村马林长家的麦田里,一台大型的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我这是不到4亩地,半个来小时就能收完,这机器收得又快还干净,真是太好了!”马林长说。
马林长年近六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与土地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终于赶上了机械化收割麦子的“快车”。“最早收麦子是用手拔,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累得攥拳都攥不起来;后来用镰刀割,再后来有了收割机,现在是联合收割机,人们收麦子是越来越轻松。”马林长告诉记者。
人怕麦收,牛怕秋头。这句农村俗语说的是过去收麦子辛苦。“麦子熟得急,一晌午就熟,秋一时麦一晌吗!麦收季节天气变化无常,为了及早收到家里,避免坏天气带来损失,人们不得不加紧收打晾晒,劳动强度很大,过去用人力的时候,白天晚上连轴转,麦收是农活里最累人的,过个麦收季,人脱一层皮,所以说人怕麦收。现在好了,这联合收割机往地里一走,人们就可以往家里运小麦了!”马林长说。
打麦场、扬场、簸箕……随着时代的发展,收麦的一些农具和用语已逐渐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事情了。科技的发展让这个千百年来的农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一亩地二三百斤的产量已不复存在。“怎么也得七八百斤!”马林长说,即便是长势差一点的小麦,也能有这个产量,优良的种子为小麦的高产优质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