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又是一年端午时】五月初五话端午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王迪 
2018-06-17 09:08:09
分享:

  导语:我国古代,端午节又叫“天中节”,是个大节,同中秋、春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个时候,正值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准备迎接这个传统节日,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飘香的粽叶,金色的龙舟,绿色的艾草,五彩的丝线……纷繁的色彩描绘着同样的端午主题——健康和怀念。

  端午节由来,下图见分晓:

  你知道吗?这些端午习俗全都来自咱河北!

  端午插艾:传说源于邯郸

  有关“端午插艾”的习俗,源于一个美好传说,这个传说与河北有关。相传燕王扫北时,连年征战,杀人无数,百姓四散躲避。一日,燕王朱棣来到邯郸县地界,看到一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身旁还有一个二三岁的小孩在地上跑。燕王就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怀里抱的是邻居家的孩子,他父母都死了,就剩这根“独苗”,地上跑的是我亲生儿子,如果万一遭了难,我就舍去小的保住大的。”燕王听了想,这位农家妇女尚有如此爱心,便肃然起敬,对她说:“你一个农妇还这样爱护邻居,我也决不滥杀无辜。”他顺手从地边拔起两棵艾草,说:“你回去让村民把艾插在大门口,就会受到军队的保护,免遭伤害。”于是一夜之间千家万户门上都插上了艾枝。第二天是五月初五,燕王军队打到邯郸,看到家家插艾,不敢枉动,人们过了个平安的端午节,以后就有了“端午插艾”的风俗。这虽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时至今日,“端午插艾”仍流传不息。

  端午采艾蒿:作药材更灵验

  人们知道,艾蒿是一种药材,气味有治风湿的功效,有的人在夏天用艾蒿熏蚊子,但是在河北的端午节这天,它又有了更神奇的传说,也有了新的使命。据说端午节这天的艾蒿,是经过仙露灌溉的,当做药材是非常灵验的,所以每年的端午节,艾蒿都会被人们“扫荡”一空。除了艾蒿,艾草、苍耳也是现成的药材。端午时,人们要把采来的艾草,揉制成锥形的颗粒,这叫作“艾炷”,存放起来,以备今后诊病灸疗之用。许多人家还在这一天去野地里采集“苍耳子”回来晾干,磨成粉面。这种药粉具有发汗通窍,散风祛湿的作用,是家庭必备的良药。

  端午吃樱桃:避免误食苍蝇

  北方的端午节,让南方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有另一种吃法。据传,端午节当天吃樱桃的话,可以避免接下来的一年误食苍蝇。话说小编对樱桃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纠结”层面,樱桃长相确实喜人,但樱桃钻虫的传言也是深入意识深处,想吃又不忍开口,实在纠结不已。既然端午节吃樱桃有这么严重的“好处”,好吧,小编决定撇除对樱桃的偏见,大吃特吃!

  将五色线扔到河里:寓意把疾病冲走:

  对孩子们来说,端午节不仅有美食记忆,还有各种小玩意儿,一根小绳、一个香馕,这些不起眼的东西都能勾起久远的童年记忆。小时候每逢端午节,奶奶就会给我做五色线的手环戴在手腕和脚腕上。五色线是由黑、白、红、黄、青五种颜色组成,都是给小孩戴的。五色线的佩戴时间是有讲究的,河北这边是五月初一佩戴,端午节那天把五色线扔到河里冲走,寓意把疾病冲走,身体健康不生病;如果端午节那天,河里没有水,就继续佩戴,直到下雨的时候河里有水为止。

  配戴蛤蟆项链有讲究:保佑身体,祛除病害

  除了五色线手环,端午节里小朋友们还会得到另一个特殊的礼物——蛤蟆项链。这个蛤蟆也是纯手工制作的,都是用布缝制的。在缝制蛤蟆的时候,蛤蟆的嘴不会缝住,而是用来装药的,这样小孩佩戴之后就不会生病;蛤蟆身上还要缝一个小扫帚,用来扫病,这个蛤蟆和五色线的戴法及作用相同,都是五月初一佩戴,端午节那天扔到河里冲走。

  穿五毒鞋:寓意身体健康

  五毒鞋一般以红色的布为鞋面,也有的地方以绿缎子做鞋面,鞋面头脸处绣一大蛤蟆头,鞋帮处绣上蜈蚣、蝎子、壁虎、蛇等毒虫形象。现在的五毒鞋一般市场上都有卖的,自己亲手为孩子做五毒鞋的越来越少了。其他一些地方吃“五毒饼”、画“五毒图”,都有类似的含义。

  举行“抬五龙爷”活动:宣扬孝道,祈祷国泰民安

  邯郸市成安县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抬五龙爷”活动。这项活动是为了祭奠惩恶扬善的“五龙爷”而举行,目的在于倡导子孙遵守孝道、乡邻和睦,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高赞惩恶扬善。该活动一共历时三天。第一天是“迎五龙爷”,第二天各地联欢。第三天“送五龙爷”。这是中国“龙”文化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国民间崇尚“龙”的一个典型例子,是作为“龙”的子孙举行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刻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该项民俗活动已列入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隍庙里走一走:吃喝玩乐全都有

  端午节承德老街哪儿最热闹?当属西大街的城隍庙了。端午节到来时,商家店铺都要摆出柜子,服饰、鞋帽、化妆品、特色小吃都会来这里卖。城隍庙会由会首操办,端午节一大早,四个人抬着一把放有城隍神像的座椅,从城隍庙出发,沿着大街到南营子,然后顺着河坝到避暑山庄德汇门,再从火神庙街,沿着粮市街,从原道回来。当年把这种表演叫‘城隍爷巡城’,小伙伴们总要从头跟到尾。

  安全吃粽子 平安过端午: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端午节期间,粽子将成为节日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食,那么在选购、烹饪、储存和食用粽子等环节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包装破损的粽子易造成细菌入侵

  首先,消费者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粽子。其次,挑选时,真空包装粽子、塑料袋或铝箔袋粽子包装应完好,不要有破损、漏气或胀袋等现象。粽子的尖角容易刺破软包装材料,一旦破损,易造成细菌侵入从而引起粽子变质。也应该注意观察粽子外包装是否有印刷清晰的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尤其是新鲜粽子,由于其保质期很短,要尽可能挑选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

  不过度追求粽叶颜色,杂豆粽子要煮透

  粽叶经过高温蒸煮后绿色会褪去一些,略发黄,属正常现象。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不要过于追求粽叶的颜色。粽叶过度鲜绿,并不是真实自然的。一般情况下,墨绿、黄绿、淡黄都是正常的。新鲜粽子、速冻粽子的粽叶应包裹完好,棕体应形状完整,无露米、变形现象,粽线捆扎松紧适度。

  很多含有杂粮或杂豆的粽子,需要较长的蒸煮时间才能煮熟煮透。冷粽子因淀粉返生、脂肪凝固等原因不宜直接食用,否则影响粽子的口感及风味。特别是肉馅粽子等含油脂较高,更应当煮熟煮透后食用。煮制时间可参考产品包装上的说明。

  粽子不要常温下闷放在不透气的塑料袋中

  粽子分新鲜粽子、速冻粽子、真空包装粽子(常温粽子),不同类别应采用不同的存放方法。新鲜粽子每次要少量购买,即时食用,食用剩余的粽子应及时冷藏或冻藏。

  端午节气,天气比较炎热,南方地区更是湿度较高,粽子营养丰富,含水较高,容易酸败,霉菌等致病菌极易生长繁殖。不能常温下闷放在不透气的塑料袋中,如能在2-3天内食用完,可放置在冰箱中冷藏;如要存放多日,宜放入冷冻格冻藏。

  真空包装的粽子开袋后同样需及时冷藏或冻藏。常温粽子可直接放在室内阴凉处存放,也可在冰箱冷藏室存放,不建议放在冰箱冷冻室存放,以防止包装袋冻裂。如果是自制粽子,注意随包随吃,粽香会更加浓郁。

  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控制食用量

  粽子大多属于高糖(高淀粉)、高能量的食物,食用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汤羹等,既均衡营养,又有助消化。对于糖尿病、三高、肝胆等疾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正常人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

      营养可口的小端午美食不只有粽子: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很多人对端午的印象只有香香糯糯的粽子,事实上,端午节的日子里,营养又美味的美食可不仅仅只是粽子。

  在俗信中,农历五月是恶月,民间又称“毒月”。用现代观点来解释,此时气温迅速升高,天气暑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毒瘴滋生,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安度暑日,民间在端午这天除了采集一些草药悬挂、佩戴、洁身、服用之外,还择食一些药用价值较高的食物,借以辟毒祛邪,防病健身。下面就来见识一下端午的这些有妙用的美食吧。

  红豆粽子:利水湿,解热毒

  在粽子的诸多花样品种中,最常见的是用糯米与红豆共同包制的粽子。红豆不仅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具有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等功效。夏日气候炎热且多雨,人体常为湿热阻遏,红豆能够利水湿,解热毒,与绿豆相辅相成,堪称消夏良药。

  咸鸭蛋:补充盐分和营养物质

  吃咸鸭蛋为端午节又一食俗。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利等病症。咸鸭蛋不仅具有医疗作用,且能有效补充人体在夏天盐分的缺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因而也是一味夏季食补与佐餐佳品。

  蒸馍馍和米糕:驱虫杀菌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或做成米糕(又称打糕)。艾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草均必不可少。

  大蒜炒苋菜:防治痢疾

  大蒜炒苋菜是许多家庭在端午节喜欢食用的一道蔬菜。大蒜素有“天然抗菌素”之誉,在食物中杀菌解毒作用十分显著。苋菜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痢之功,适宜于暑天赤白下痢、里急后重者食用。大蒜与苋菜同炒,优势互补,是防治痢疾等夏季肠道疾病不可多得的良药佳蔬。

      大蒜蛋:避“五毒”

  有些地方端午要吃大蒜蛋,即将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以供食用。有的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鸡蛋除有滋补强壮作用之外,还有滋阴润燥、补心宁神、养血安胎、解毒止痒的功效,与大蒜、艾叶合用,民间谓可以避“五毒”,益健康。

                                         

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五月五吃“五黄“

  端午江南一些地方有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黄瓜:黄瓜性凉味甘,具有生津止渴、除烦解暑、利尿消肿的功效。尤其作为盛夏主蔬,治疗多种夏日时病,应时顺季,内食外用,老少咸宜。

  黄鳝:端午的黄鳝体壮肥美,肉质细嫩,正是择食的佳季,故民间素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黄鳝性味甘温,具有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的功效,常用于劳伤气血、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等症。黄鳝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特别适用于进入毒月体虚之人食用,具有很好的补益作用。而大蒜烧鳝鱼则兼具解毒功能。

  黄鱼:黄鱼的营养也十分丰富,端午前后体态肥胖,肉质最美,是不可多得的时令佳肴。黄鱼味甘性平,具有补气、开胃、填精、安神、明目的功效,多用于体虚、食少、乏力、失眠、视物模糊等。可加调味品烹调,或与大米煮粥食用,或与莼菜作羹,食鱼喝汤,均可作为毒月提升精力之用。

  咸蛋黄:咸蛋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味极佳,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除前述作用之外,还寓意着健康平安。

  雄黄酒:我国民间在端午节素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然而雄黄是一味含砷的有毒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该物质遇热后,可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对人体有强烈毒性,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后,可致急性中毒而死亡。因此这一习俗已基本被摒弃,取其“黄”字,一般用糯米酿成的黄酒替代。毒月开始进入黄梅季节,湿气加重,饮用少量黄酒,能温经活血,除湿通络。

  (据河北日报、钱江晚报、北京青年报、光明网综合)

关键词:责任编辑: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