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大学生基层就业”如何才能成为常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慧岩 
2018-06-13 16:44:09
分享:

  毕业季也是就业季,每一种选择都值得尊重,每一条道路都有独特风景。

  据长城网报道,2018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将达36.8万人,比2017年增长了1.37万人,同比增长3.9%。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持怎样的就业观?记者走访部分高校毕业生,发现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去基层就业人数增加,就业选择更趋理性、务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学生的择业观,向来是观察社会变化的风向标。近日,媒体对1976名在读和已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受访大学生考虑到基层就业,75.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到基层就业对自身发展影响大。

  选择“北上广”等大城市和稳定性强的单位工作,过去一直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首选。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就业环境的逐渐改善,返乡就业、基层创业,成为大学生近年来就业的一个明显趋势,这折射出中国社会在职业选择上更加开放、多元,也正是社会活力的体现。

  教育的大众化促使大学生就业形式变得多样化,加之,如今大学生对职业有自己的规划,看重个人兴趣和发展空间,“从底层做起”得到更多人认同。这些因素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更趋理性、务实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不但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补充基层的人才缺口,尤其是乡镇、农村,比如教师、医疗等领域人才都是基层“渴求”的。近些年,大学生扎根基层,给基层带来的变化也印证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必要性。

  但我们也应看到,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让大学生“干得好、留得住、有作为”,这也是应当思考的问题。据报道,一些高校毕业生反映,他们之所以对下基层有顾虑,最主要的因素不是怕吃苦,嫌待遇低,而是担心发展空间受限,难以施展所长。

  俗话说“扶上马,送一程”,让大学生在基层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一个更加良好健康的就业与社会环境。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持续关心基层就业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落实学费代偿、资金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对于广大有志于到基层建功立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这是一项重大政策利好。

  另外,全国各地也出台多项政策为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保驾护航”,比如,河北省连续3年出台多项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以自身奋斗改变命运,以不懈努力追求梦想。传统择业观念里的条条框框,比如将学历和就业画等号、以岗位光鲜度论成功,也早该打破和改变。总体来说,基层就业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相信随着相关引导性政策的进一步有效落实,更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多元化、就业多样化,这种选择会成为一种常态,而不再是一种“特殊情况”让人大惊小怪。(郭慧岩)

关键词:大学生,基层,就业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