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胜介绍盐碱地上建大棚。王烨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董传辉 徐亮 通讯员 王烨)沧县风化店乡小张庄村,500村民守着1000亩耕地,半成还是盐碱地。常年来,该村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老幼妇孺无奈地守着清贫度日。该村两委班子一直谋划着如何摆脱贫困,几经努力,村委会带领村民们在盐碱地上建起了瓜果大棚,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6月21日下午,走进沧县风化店乡小张庄村蔬菜种植大棚,几位村民正在修理瓜秧。“他们都是村里的,经过培训成了管理员。”村党支部书记王德胜说,“现在正是出产甜瓜的黄金期,咱种的甜瓜用的都是天然肥料,不打农药、不上化肥,卖得老好了。前几天,还有不少城里人过来采摘,一个大棚一季能卖四五万元。”
“哦,东边的那些大棚是咱的草莓育苗基地,等卖完了甜瓜,草莓苗就要移栽到大棚里,下一茬就卖草莓,草莓在城里比较走俏,要是到了冬天,这价儿就更高了,咱村里收入就更多一些。”满意写在王德胜黝黑的脸上。
王德胜和村民分析土质。王烨 摄
小张庄村是个只有500多人的小村,虽然地处大港油田作业区,可村里只有几口油井,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村集体收入。和附近油井多或者毗邻开发区的村子相比,这几年小张庄村的村民收入始终没有明显增长。搞大棚种植,是村“两委”班子穷极思变带领村民致富的大胆尝试。
“我们村盐碱地居多,说是1000亩耕地,但是能种庄稼的也就四成左右,其它的全都撂荒了,年轻人在附近小作坊打打零工,年纪大点的劳力就在家干坐着,眼瞅着大家的观念在一天天落伍。”王德胜感慨,几年来,村“两委”班子一直在谋划着如何重拾村民的精气神,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一次偶然机会,王德胜听说他们村的土质适合种植大棚作物。“既然种植大田作物不行,那咱就种植瓜果试试。”王德胜先是请来专家进行测土分析,数据显示村里的部分土地确实适合种植大棚作物。就这样,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着村民代表多次前往青县、山东平度等蔬菜种植基地“取经”,短短一个月跑了八趟。最后,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他们将羊角脆、绿宝等甜瓜品种和甜宝、丰香等草莓品种引进村里。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管护,去年先期试验的3个标准化大棚里结出的甜瓜果形漂亮、口感甜美,完全符合市场绿色无公害要求,这也标志着村里搞大规模的大棚种植切实可行。为了稳妥起见,村里还根据土质和气候特点,专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和授课指导,如今村里的十余名村民经过培训“上岗”,在试验大棚里当起了管理员,每月收入近两千元。
王德胜介绍大棚建设。王烨 摄
试验田的成功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热情,好多村民到王德胜和村干部家里打听种大棚菜的事,纷纷表示要建大棚种瓜菜。今年,村“两委”顺应民意,多方统筹,成立了沧县满胜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近八成的村民入社入股,流转了50亩成方连片且适合种植的土地,规划建设了20个瓜果蔬菜种植大棚。王德胜乐呵呵地说,流转后的土地纳入规模化经营,每个大棚年均十多万元的收益,预计年根底下就能达效,到那时瓜果大棚就真正成了村里的“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