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7月2日讯(张青果 王晓娟)邯郸市峰峰矿区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探索“全域文化旅游+美丽宜居乡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打造了以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响堂水镇东和村、全国文明村响堂生态谷李庄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样板,实现了由“打造美丽”到“经营美丽”的嬗变,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支撑。
峰峰矿区位于邯郸市西南,总面积353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2万,农村人口21万,现有11个乡镇(街道),155个农村社区、68个城市社区,是一个工农交叉、城乡交错的资源型老工矿区。自2014年以来,该区先后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农村环境面貌改造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80多个村庄先后成为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其中8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2018年以来,该区提出了以“强十镇、兴百村、带千户、富万民”为目标,全力组织实施好“十大项目、百村振兴、千户示范、万人创业、惠及十万余人”的乡村振兴“五个一工程”,重点打造“两线两翼六片区”的发展格局,打造不同的创意农业体验区、高效农业聚集区、智慧农业展示区、休闲田园度假区、农耕文化展示区等。通过“两线两翼六片区”的“226”特色发展格局打造,实现该区生产生活生态“三步同生”,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成为走在省、市乡村振兴前列的先行区!
以优环境为基础,打造宜居家园。该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按照“垃圾抓覆盖,污水抓试点,厕所抓普及”的总体要求,加快补齐农村短板,同时,着力解决好拆违、道路、绿化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通过清垃圾、治污水、改厕所、修道路、拆违建、抓增绿在内为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有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缩小了城乡差距,全区农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提升。目前,该区农村垃圾一体化处理率达95%,污水管网铺设率和处理率达35%,卫生厕所普及率75%,其中水冲式卫生厕所占50%,全区村庄主街道硬化率100%,村庄拆违率95%,村庄平均绿化率在30%以上。
以兴产业为根本,鼓足农民钱袋。一方面,立足自主经营。该区引导各村立足特色、禀赋,盘活集体资产、历史文脉遗存等各类资源,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产业格局。另一方面,激发市场活力。用创新理念、市场办法唤醒乡村资源。通过鼓励和引导加快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产业发展,打造市民下乡、能人返乡、企业兴乡的示范样板,一大批环保绿色无污染的新兴战略产业得到了发展壮大,特别是以响堂山旅游、绿坤农业、裕行陶瓷等为旗舰的文化旅游、高效农业、加工制造等产业集群正在悄然形成,有的已经承担起了引领和支撑地方产业转型、“当家吃饭”的重任。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区各乡镇及有关村庄先后引进和在谈20多个超亿元项目,100多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引进域外资金数百亿元,自主创新创业农民达3000余人,人均增收500多元。
以美乡风为内涵,厚植文化力量。一方面强德育、种文化。该区充分发挥孝廉馆、山底红色教育基地、张家楼情景教育基地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文化活动室、村史馆、文化院落、文化长廊等建设,引导党员群众加强思想建设,提升精神风貌。另一方面树文明、扬新风。今年以来围绕“千户示范”,共选树“移风易俗示范户”“美丽庭院示范户”等逾千户,带动了乡村文明创建,让文明乡风滋养美丽乡村。通过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峰峰矿区实现了让农村风气转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道德、伦理价值占领农村主阵地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该区区、镇、村组织开展各类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公益评比推选活动170多场次,有近5000户家庭和个人参加了相关推选活动,共评选产生区、镇、村三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和标兵1500多户(人),有力地带动了全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以强组织为保障,筑牢基层堡垒。该区在基层组织建设中紧紧扭住选人、培训、帮扶等三个抓手,为乡村振兴铸牢坚强组织保障。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区基层“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通过换届调整、设立“帮扶书记”、发展新党员、开通“农村党员学历提升直通车”等措施,使平均年龄下降了2.5岁,50%以上的“两委”成员具有了大专以上学历,一般信访案件镇村化解率达到80%,区内化解率达到95%以上,社会综治好评率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