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三伏天马上杀到,快快pick这份养生指南

来源: 长城网综合   作者:吴云欢 
2018-07-16 15:03:44
分享:

        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其天气呈现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的特征,让人感觉特别难受。7月17日,2018年的三伏天就正式到来了,今年的伏天儿持续多久?安然度过伏天有哪些禁忌?又有哪些养生事项需要注意?在此为你奉上安然度过伏天养生指南。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明天入伏最难熬的闷热天来了

  明天就要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三伏天了,将开启潮湿闷热天气的序幕。

  明起入伏,8月25日出伏,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

  今年伏天共计40天。

  初伏:7月17日至7月26日,10天;

  中伏:7月27日至8月15日,20天;

  末伏:8月16日至8月25日,10天。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气温高且潮湿、闷热,所谓的“伏”就是说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人们在三伏期间,切记要注意防暑降温,清补祛湿。

  为什么三伏天最热呢?

  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了。

  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未来一周多地开启“高温超长待机”模式

  中央气象台消息,未来一周我国很多地方将开启“高温超长待机”模式,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持续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

  16日早上6点,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黄淮、江淮、江汉南部、江南中北部、四川盆地中东部、重庆、新疆南疆盆地等地最高气温有35~36℃,山东西北部、江西东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可达37~39℃,大家要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河北:未来三天冀中南高温高湿高热

  昨天,随着雨过天晴、气温上升,闷热开始显现。据省气象台预报,未来三天,河北省大部地区多降雨,局地有大到暴雨,降雨时局地伴有强对流天气;冀中南将迎来高温高湿高热的“三高天”,平原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3℃-36℃,湿度较大,天气闷热,提醒大家注意防暑。

  预计今天白天,张家口、承德和保定西北部阴有中雨,局地有大到暴雨,局地伴有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唐山南部、秦皇岛南部、沧州、石家庄东部、衡水、邢台中东部和邯郸东部多云,其他地区多云转阴有雷阵雨。

  今天夜间到17日,张家口、承德、保定、雄安新区、石家庄阴有中雨,局地大到暴雨,局地伴有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邢台东部和邯郸东部多云,其他地区阴有雷阵雨。

  17日夜间到18日,中北部地区阴有雷阵雨,局地中到大雨,雷雨时,局地伴有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其他地区晴间多云。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三伏天”注意防暑

  今年是7月17日入伏,“三伏”共40天。专家提醒,“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将进入“烧烤模式”和“蒸煮模式”,公众要注意防暑降温。首先,高温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苦瓜、冬瓜、茄子等清热的新鲜蔬菜,多喝莲子粥、绿豆汤、薏仁粥等解暑饮品;另外,要注意劳逸结合,少动多静,规律睡眠,不要熬夜。

  》》》三伏天马上杀到快快pick这份养生指南!

  【养生篇】

  ●夏季心气旺盛出汗多,伤气阴,养心三法战最热三伏天

  清火。夏季“灭火”要分人群、分类型。心思过重的女性在夏季多有心火和肝火:心火导致的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红等症状,可用竹叶5克泡水代茶饮,平时吃些苦瓜、草莓等降心火的食物,经常按摩少府(握拳后小指按着的手掌处)、少冲(小指内侧,距指甲角0.1寸)穴位;肝火导致的爱发脾气、头痛、头晕、口苦等症状,可以用菊花5克泡水喝,降火明目,配合按摩太冲(足大趾和二趾间缝隙向上的凹陷处)、行间(足大趾和二趾连接处)。

  养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宜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谓之“春夏养阳”。但夏季不能一味养阳,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阳虚”或“阴虚”很少,多见阴阳两虚偏于阴虚或偏于阳虚,故而应“养阴扶阳”。

  补气。夏季闷热潮湿,动不动就大汗淋漓。“卫气属阳,行于脉外”,意思是说人体的卫气如同卫士守护着我们的体表,卫气虚就会导致“卫表失固”,门户大开,体内的津液易于外泄,人体表现为异常多汗。中医认为“气随汗脱”,汗出得越多,卫气流失就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夏季养生要注重补气。

  要想三伏天不生病,必须主动出汗

  天热出汗是浅表层出汗

  伏天天气热,总是让人大汗淋漓的,不过,这可是被动出汗哦。

  何为被动出汗?

  研究表明,当环境气温达到33℃时,人在安静的状态下就会出汗,这时的出汗为被动出汗,属于是“浅表层排汗”。

  运动出汗是深层出汗

  运动时的出汗,是主动出汗。

  当新陈代谢的产热量,高于向环境的散热量时,人体开始排汗。其过程是这样的——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热量大增,血液循环加快,带走大量热量。而此时,通过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皮肤的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带走体内大量热量的血液流经体表时,其中的部分水分变成汗液排出。汗的排出,能带走人体的一部分热量,也能在其蒸发时给人体降温,从而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因此说,运动出汗,是“深层出汗”。

  在运动过程产生的“深层出汗”,对机体有什么好处?

  深层出汗可排除体内寒邪

  主动出汗,有利减病增寿,为何这样说?

  在《灵枢·天年》文章中,黄帝问大医歧伯“有人不能寿终而死的原因”。歧伯回答:“薄脉少血,其肉不实,数中风寒……故中寿而尽也。”其中“数中风寒”便是早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要健康,要长寿,就要善于“避寒”与“驱寒”。

  人经过秋天的凉,冬天的寒,春天的湿,身体的阳气被压抑已久,并累积了许多寒湿之气。在三伏天时,人的身体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是排除体内寒湿之邪的大好时机。但是,如果用空调,就错过了这大好时机。

  而做有氧运动主动出汗。“主动出汗”是深层出汗,可带走郁积体内的寒湿之邪。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饮食篇】

  “三伏天”食疗记住“三”字法则

  肉:入伏吃三肉

  羊肉:逼走体内寒气把羊肉这种常见的冬令补品放在三伏天来吃,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北京朝阳医院沈雁英教授介绍,现在人们太贪凉了,冷饮一杯接一杯,空调一吹一整天。这时疾病也来了,比如冷饮刺激胃肠,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空调则会带来全身肌肉关节疼痛。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地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

  鸡肉:补充恢复体力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陈意介绍,这是因为人在三伏天时,体力消耗增大,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适当吃些鸡肉等高蛋白的食物,有助补充体力,挺过这段难熬的日子。鸡肉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的,非常适宜人体消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帮助恢复体力!

  猪蹄:丰富的维他命三伏天出汗多,人体中各种维生素(维他命)损失也多,这个时候吃点猪蹄,可以很好的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猪蹄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并含有钙、磷、镁、铁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有益成分。

  瓜:入伏吃三瓜

  吃苦瓜:入伏祛痱子苦瓜的“苦”,才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健脾开胃、益气解乏、益肾利尿的作用。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吃丝瓜:入伏平痰喘丝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植物黏液、木糖胶等物质,全身都可入药。而且丝瓜可谓是三伏天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丝瓜性寒,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如果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吃点丝瓜来缓解。

  吃冬瓜:入伏增食欲冬瓜能清热化痰,除烦止渴,降火解毒、利尿消肿。而且冬瓜含水量较多还可以起到增进食欲的作用。由于不含脂肪且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人群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饭:入伏三主食

  头伏吃饺子:平补效果好头伏吃饺子,饺子在中国出现的历史时间已有一千多年,伏日人们食衣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头伏吃饺子还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营养专家认为,伏天不能热补或温补,最好平补,饺子正适合平补。饺子含糖类、B族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二伏吃面条:驱病败心火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之时,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三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面条出锅后用凉开水过几遍。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炸一下,醋里滴上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菠菜等,浇上蒜泥,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

  三伏吃烙饼摊鸡蛋:恢复补营养到了三伏的时候,人体消耗已经到了一定程度,该瘦的人都已经消瘦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要适当多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烙饼除了面里的营养外,其他营养素都严重不足。这时如果加上鸡蛋,就可以达到饮食多样化及营养均衡的标准。

  【注意事项】

   三伏天也要警惕寒气缠身

  在闷热的三伏天,空调、冷饮自然最受欢迎。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贪图凉爽的同时,寒气也在悄悄侵入你的身体。

  一份寒气一份毒

  “寒气”,指的是人体受寒时所产生的东西。中医认为:寒气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是万病之源。

  一份寒气一份毒,身体里寒气重的人一般有这样一些表现:怕冷,四肢、关节等部位常冰凉甚至肿胀;腹部、腰部、颈部冷痛酸胀;受凉或用过冷食后易腹泻;爱上火,口舌生疮、目赤、咽喉肿痛;倦怠无力,精神不振、眩晕等等。

  寒气给人体带来的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等许多疾病。寒气会引起气血凝滞,导致肩背痛、胃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症状发生;寒气还能造成人体水液运行障碍,使人咳嗽痰多、腹泻、水肿、风湿;寒气和湿邪结合能形成寒湿,关节又肿又痛,患风湿和类风湿性疾病的人对此体会最深;寒气和湿热结合,使人虚火上升。中医认为阴阳互相依存,一处寒则一处热,寒气容易束缚体表产生郁热。如果你经常上火而又觉得身体内有寒气的话,那可能是虚火。此时别急于吃降火的食物或药物,要调理好身体达到阴阳平衡,否则可能身体会越来越虚,火气越来越大。

  三伏天整日待在空调房中当心阴风把你伤着

  三伏天,整日待在空调房中,让人凉爽也让人担忧。因为空调吹出来的冷风未经阳光照射,是阴风,很容易伤人。

  第一道伤:腹痛腹泻

  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主任王长松: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寒气会一步步深入到体内,损伤我们的阳气,导致脾阳的亏虚、消化功能失常,引起腹痛、腹泻。另外,冷饮吃多了,或者冰箱里的饭菜不加热就食用,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

  第二道伤:感冒发烧

  中大医院呼吸内科韩淑华副主任医师:一直待在空调房里,空气不流通,身体抵抗力变弱。而且,从炎热的室外进入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本就容易感冒,有些人还会进而出现咳嗽,甚至会引起哮喘、肺炎等更严重的疾病。年轻人贪凉,容易把空调温度打的很低,感冒发烧的较多,中老年人的一些基础病如哮喘、支气管炎容易被诱发出来。

  第三道伤:颈肩腰腿痛

  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屈留新:夏天穿的少,双腿双臂长期暴露在空调的低温环境中,肩关节、膝关节、腰部等长时间受寒凉刺激,关节容易受凉,出现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多发于着短裙短裤的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还容易诱发原本的颈椎病、肩周炎等。空调冷风刺激引起的颈肩腰腿痛不是非常严重的病,如果本身没有器质性的疾病,病情一般不会加重,只是腿部有些不舒服。

  第四道伤:头晕头疼

  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在空调房里呆久了,常听人嚷嚷说“头晕头疼、记性变差、浑身没劲……“这可能是因为空调房的密闭空间空气质量差,特别是含氧量不够。人在里面待久了,大脑可能会因为缺氧出现多种不适,比如头晕头疼、记忆力减退、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下降、犯懒打不起精神,更严重的有人晚上睡不着,类似于神经衰弱的症状。

  第五道伤:痛经

  中大医院妇科沈杨副主任医师:中国人从小喝热水、女性经期也一向注意保暖,如果一段时间内长期待在空调房里,环境的改变会让机体因不适应而出现一些应激反应。若是例假期间,胞宫受寒,寒气集结,气血瘀滞,经血下行不畅,可能引发痛经,体质偏寒的女性更容易中招。

  第六道伤:心梗

  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汤成春主任医师:从低温的空调房切换到高温的室外,血管猛的收缩;从高温的室外突然进去低温的空调房,血管又扩张;反反复复的折腾导致血压波动大,可能诱发心梗,特别是血管脆弱的老年人还可能发生猝死这样的心脏事件。而且,冷热交替还容易受凉感冒,如果再并发严重感染,也可能危及心脏。

  ●“三伏天”9个禁忌千万别犯小心落下“病根儿”

  1、忌不开窗通风三伏天不少人怕热,闭窗室内吹空调。其实,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易引发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2、忌只吃水果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就可能导致疾病。建议:①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香瓜、西红柿、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②来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③蛋白质一定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④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3、忌冷风对着吹空调冷风,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或者搭个披肩。

  4、忌大口急喝水大口大量喝水,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建议:每次喝水别超200毫升左右,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5、忌冷饮不离手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建议:少喝冷饮,白开水才是解暑的最佳饮品。

  6、忌直接冲冷水澡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建议:运动完后,最好先休息30分钟,待身上热量散发后,或用毛巾擦拭,再洗澡。水温不要太高,以36~39℃为好。

  7、忌整天不出汗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因为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不要整天泡在空调房,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8、忌中午不休息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也最好在24点前。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黏稠度。

  9、忌情绪激动炎炎夏日,人难免会心浮气躁,但激动情绪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我们的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过分激动,对心脏也是有伤害的。建议:当情绪激动时,要理智消解,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消除怒气,使心情得以平静。

  (人民网、央视网、河北日报微信、燕赵晚报等综合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关键词:三伏天,养生责任编辑:吴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