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我就想和你聊聊生态”
——一位农家乐老板的生意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海泉 
2018-08-14 18:25:00
分享:

     
唐山市曹妃甸区双龙河。李庆军 摄

       长城网8月14讯(记者 王海泉)早就听说在唐山市曹妃甸区双龙河边有个不收门票、桃子随便摘的生态园,虽然几次打电话了解过情况,却一直没机会去采访。前些日子,记者借着去秦皇岛出差的机会,顺道奔袭了150公里来到曹妃甸,谁成想一见到生态园老板孙绍巨时,就被他吓了一跳!您问我为啥吓一跳?不急不急,先来两张孙老板的照片镇镇楼!

孙绍巨在为游客摘莲蓬。记者 王海泉 摄

孙绍巨在为游客摘莲蓬。记者 王海泉 摄

       在偌大的生态园找到孙绍巨时,他正在给游客摘莲蓬。可你要是觉得他这种做法吓了我一跳,那你可太小看我了,我行走江湖20多年,那也是见过大阵仗的,还不至于如此大惊小怪。

       不过这位老板确实有点特别。今年60岁的孙绍巨是曹妃甸十农场的农工。曹妃甸十农场,就是原来的柏各庄农场十分场,那是什么地儿?冀东著名的鱼米之乡啊,柏各庄大米,香!柏各庄的鱼虾,鲜!但是,我要隆重说的就是这但是!但是这位孙老板作为农场的农工,发家致富却是一没靠种水稻,二没养靠对虾,这确实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孙绍巨在查看莲藕长势。记者 王海泉 摄

       孙绍巨在曹妃甸区很有名气,一是他为人实在、古道热肠;二是因为他不识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连个收条都不会打。这些年就是靠着人品、坚持和努力,将十农场承包给他的双龙河边的550亩盐碱地,发展成了集水产养殖、珍禽养殖和莲藕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养殖园。

       就是这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孙老板,在给游客摘完莲蓬之后,看着我腼腆地笑了笑,说:“你总算来了,我就是想和你聊聊生态!”

       就是这句话,一出口就把我着实吓了一大跳!这句话要是从十农场的场长的嘴里说出来,我心里肯定是波澜不惊。可这话恰恰是从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在农场里工作了四十多年的农工嘴里说出来的,真是应了那句话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

       那么这位孙老板,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儿、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您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盛开的莲花。记者 王海泉 摄

       人家养虾我种树,种了槐树种杨树

       这个曹妃甸区啊,处于我大河北东部沿海,唐山的最南端,是渤海湾的中心地带,大部分土地属于滨海泥质盐碱地。柏各庄农场的地,尤其孙绍巨在双龙河边上的这550亩地,更是盐碱地上洒咸盐,一块更比一块咸。1987年孙绍巨从十农场承包了这块地之后,到底用这块地干点啥,他寻思了很长时间。柏各庄农场虽然盛产大米,但是在双龙河边的这块盐碱地里,是种不了水稻的。所以很多承包户都选择了刨大坑、养对虾。孙绍巨却没这么做,他琢磨着这养虾的买卖不是长久之计,养十年虾,就算是年年挣钱,十年后你这个地它还是盐碱地。更何况,养虾的买卖本来就是猫一年狗一年,挣钱的年头有,赔钱的年头也不少。孙绍巨说,他琢磨来琢磨去,就想起了早年间老人们在盐碱地上种刺槐来改土性的事儿,于是心生一计:你们养虾,我就种刺槐,我不是瓦块儿上磨镰刀——图现得利儿,我图的是将来!

       您问了,这个刺槐又是什么鬼?它啊学名叫美国刺槐,根部可以直接固定土壤里的氮素,是改良盐碱地的急先锋,素有“绿化敢死队”之称。孙绍巨的承包地在双龙河边,土地湿润,排水条件一流,正好适合种植刺槐。不过这些常识性的东西,那时的孙绍巨是一点也不懂。他对记者说:“我一个是看早年间老人们种过,另外就是我觉着槐树叶子多,夏天秋天都会落一地,时间一长烂了,就和沙土掺和到一块了,过些年这土性就变了!”

绿树掩映下的莲花池。记者 王海泉 摄

       1988年,孙绍巨开始在双龙河边栽种刺槐,前后一共栽了5万多棵。对于孙绍巨这种做法,左近八庄的老乡都觉得他是狗长犄角——洋式儿的,是瞎整!弄五百多亩地种刺槐儿,这不是闹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要是挖二十个虾池子养对虾,一年就能赚二十多万,放着钱不赚,这不是傻吗?孙绍巨却不以为然,拿这些话都当了耳旁风:你们爱咋说咋说,我种我的树。谁也没成想的是,十几年之后,这五万棵刺槐不但都长得挺高挺大,这土地盐碱性,还真被扳回来了不少。

       孙绍巨说:“土性变好之后呢,有人劝我别种树了,种点水稻一年也能挣几万啊,我有我的打算,我没听他们的。”虽然没听他们的,孙绍巨还是砍了洋槐树,卖了之后算算帐,挣了二十来万!这可是孙绍巨改良生态环境的主意赚到的第一桶金。可他呢,一没盖房、二没买车,麻利儿地又栽上了三万棵大白杨。为啥这么做呢?因为土性变好了,盐碱性没那么大了,可以栽稍耐盐碱的钻天杨,继续改良土壤。

       大白杨这么一栽,就又是十来年时间。到了2010年之后,这双龙河边的550盐碱地,已经变成了绿树如茵、鸟兽成群的一片大树林子了。大家都觉得,呵!这大老孙,大字不识几个,种树还种出名堂来了!可不成想这时候,老孙的主意,变了!

盛开的莲花。记者 王海泉 摄

  人家养虾我种藕,养蟹养雁养野鸭

       种了二十几年树,土壤改造的差不多了,老孙开始了他的大计划!2012年,他先是在河边挖了330亩的池塘,准备全部种上莲藕,同时在藕池里养上了鱼和螃蟹。还在藕池旁开挖了个大水塘,养上了鸿雁和绿头鸭,又在藕池边道路两旁栽上了大量的桃树。

       孙绍巨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330亩莲藕开了花,风景必然不错;藕池里养鱼养螃蟹是一举两得;鸿雁和绿头鸭的粪便是莲藕最好的肥料;莲藕收获之后,大部分销往唐山各大菜市场,卖不了的边边角角的藕,直接就磨成粉,当成饲料喂鱼,喂鸿雁和绿头鸭。这个计划在当时同样是惊世骇俗的,很多人都说:绍巨你疯了吗?挖这么大池子你养对虾不好吗?孙绍巨却不以为然:等我这大片大片的荷花开喽,等我这鸿雁绿头鸭满天飞喽,你们就知道我想干啥了。

幼鸟。记者 王海泉 摄

       老孙盘算着这么干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已经开始建造一套生态循环农业系统。那啥叫生态循环农业呢?简单地说,就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所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它不单纯地着眼于当年的产量、当年的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唉呀妈呀,这段话说的累死我啦,这是啥意思呢?我的理解就是你生态基础得好,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你再种庄稼、种菜、养鸡养鸭养鱼什么的,还得让它们之间互有联系、循环起来,还不能有BUG。

戏水。记者 王海泉 摄

       孙绍巨哪儿懂这些啊?你别忘了他可是一个大老粗,他完全是凭着自己的琢磨,误打误撞地走上了生态循环经济之路。不过,天下哪有总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啊,这个大计划刚一开始实施,老孙就遭遇了当头一棒!咋回事?总结成一句话:种藕,藕死;养鸭,鸭飞。

珍禽养殖场。记者 王海泉 摄

       第一年,孙绍巨将藕种栽进了池塘里,同时往池塘里放了鱼苗和蟹苗。3月底4月初,莲藕发芽了,可孙绍巨却发现莲藕的芽一天比一天少!这是咋回事啊?孙绍巨自己下池塘、找行家,经过几天的研究,发现原来是河蟹捣的鬼。这些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们最大的爱好就是用蟹钳铰断幼嫩的藕芽。就这样,330亩的莲藕幼苗毁于毛爪子(河蟹的俗称)之手!怎么办?老孙拜访了几位稻蟹同养的农户,最终找到解决办法:蟹苗晚放,等莲藕发芽并长到一定程度、蟹钳铰不动了的时候再放蟹苗,就不会出现螃蟹毁苗的事儿了。

       第二年,老孙满怀希望地又把藕栽到了池塘里,这时候野鸭、鸿雁、鸵鸟等已经长的挺大了,老孙开始用这些禽类的粪便当做莲藕的肥料,实现了他最初的想法。330亩的莲藕栽完、粪肥施上,老孙想,这次不会再出啥幺蛾子了吧?你猜怎么着,怕什么来什么,这次这些莲藕,要么没出苗,要么出了苗就枯死了。孙绍巨不由得心里直冒凉气:这难道都是老天爷在惩罚我吗?这一把一把地折腾,我也折腾不起啊?但大老孙有股子不信邪的劲儿,下池塘找行家又是一顿折腾,弄明白了个中缘由。原来因为当作肥料使用的野鸭、鸿雁等禽类粪便没有经过发酵腐熟,将莲藕幼苗都烧死了……

       第三年,解决了粪肥的问题,莲藕终于茁壮成长起来。池塘里的鱼游的挺欢实,螃蟹的个儿也越来越大。然而正当老孙觉得可以长出一口气、轻松轻松的时候,又出事儿了!一大群野鸭子、鸿雁翅膀硬了,呼啦啦一起飞出去玩儿,再也没回来,三四百只鸟一下子没了!孙绍巨气的眼中冒火,让人整了个防护网,把池塘遮盖了起来。满心眼觉得这样没问题了吧,可是鸟儿们却撞破防护网,照飞不误……

幼鸟。记者 王海泉 摄

野鸭。记者 王海泉 摄

       到了这时候,孙绍巨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他这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自己没上过学、不认几个字,对于种植养殖这类农业生产里相对专业的活计,全是靠自己琢磨。“这样下去不行,我得学习啊!”孙绍巨暗下决心。但学习这件事,对于一个没上过学、不认识几个字的老孙来说,谈何容易啊。不过老孙啊,有自己的办法。他一边学认字儿,一边找专家,同时还每天坚持看电视!您可能奇怪了,看电视还能学农业知识?当然能!

       为了能尽快地掌握种养殖的知识,近几年老孙几乎每天都要收看中央广播电视台的《致富经》、《每日农经》和河北广播电视台的《农博士在行动》等农业科技节目,这些节目等于让他上了个农业养殖技术速成班。比如2014年老孙遇到的野鸭和鸿雁长大就飞跑了的难题,就是通过看电视找到解决办法的。

野鸭。记者 王海泉 摄

黑天鹅。记者 王海泉 摄

       孙绍巨说:“刚开始的时候,飞跑了一部分,咱怕这些宝贝都飞走了,就把整个池子都用网罩起来,但是这招还是不好使,千防万防愣是防不住,跑的都数不过来了,当时真心疼啊!但之后我按照电视里教的办法养,就没有再跑过。”老孙从电视节目里学的绝招,一是定时喂食、保证食物充足,这样这些鸟儿上膘儿很快,上了膘儿、体重一大,就飞不远了。加上定时喂食,到点儿也就回来吃东西了;二是定期修剪羽毛,将翅膀剪短一点,这样就不会飞跑了。

荷塘。记者 王海泉 摄

  别看我没文化,我有大计划

       不走寻常路,是孙绍巨的一贯作风。

       孙绍巨通过30年的坚持,把550亩盐碱地变成了生态园;通过几年的学习,他掌握了一些种养殖的绝招,了解了什么是生态循环和立体种养。如今,孙绍巨的生态园荷花满塘、绿树如茵、鱼蟹成群、珍禽满园,依托生态园的农家乐和民宿也开办了起来。他最初的设想也初步得以实现,一个藕、蟹、鱼、珍禽同养、互为依托和补充的立体养殖模式,已经初具规模。

鱼戏莲叶底。记者 王海泉 摄
鱼戏莲叶间。记者 王海泉 摄

  2015年开始,老孙将秀美的自然风光、特色的唐海美食、朴素的农家文化融合到一起,走上了休闲农业之路,建立了龙河华景生态养殖园,以鱼藕虾蟹立体种养、特色飞禽养殖为主要特色,每年都接待数量可观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生态园建起来了、钱也挣了不少,大家都觉得老孙啊,也该消消停停地做生意了吧!但是他并没有!孙绍巨一边经营着生态园,一边又开始谋划着下一步的打算。他寻思着,现在什么最火啊?互联网+啊,那么这个互联网+能不能用到他的农家乐来呢?

荷塘里的游客。记者 王海泉 摄

       孙绍巨的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步:搞互联网+农家乐。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老孙的设想,他要把线上销售用到他的生态园来,这样呢,游客就可以在线预定客房、美食,游客到了之后,便可以享受按照他们需求提供的优质服务。游客在钓鱼、打牌、品尝珍禽海鲜时,还可以在线购买这里的农特产品。等旅行完回到家时,农特产品就会按照游客需求同步邮寄到家,这就省得游客们自己搬自己拿了。

       第二步:在双龙河上建一个休闲码头,买上几条游船,让游客可以领略曹妃甸水景;在藕塘里建起可供游客住宿的特色木屋别墅,让游客听着蛙声、闻着花香入眠;还要引进黑天鹅、雉鸡、鸵鸟等珍禽异兽,在路边种上枸杞供游人采摘……把双龙河的生态园建成曹妃甸一个新的旅游点。

荷塘。记者 王海泉 摄
流连忘返的游人。记者 王海泉 摄

       在记者和孙绍巨相处的一天时间里,他说的最多的俩字,就是生态。老孙觉得,30年发展的基础,就是它对这550亩盐碱地的改良。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主席这话说的忒好!你看和我一起承包地的,有好几个当年都挖池子养对虾了,三十年过去了他那地还是盐碱地,种啥都不长。可我把盐碱地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现在这样子,咱干啥不中啊?搞旅游、种水稻、养螃蟹,干啥都挣钱。这地啊,不光是咱这辈儿人的,还是子孙后代的,我这一代把他变成绿水青山,那就是后辈人的金山银山,这样才能可持续发展啊!
孙绍巨。记者 王海泉 摄  

关键词:生态,农家乐,环保责任编辑:王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