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聚焦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ppp模式”,处理终端“磁化裂解”…… 秦皇岛:用创新思维,探索农村垃圾治理之路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祖迪 武佩剑 
2018-08-30 23:22:34
分享:

  长城网秦皇岛讯 (记者 祖迪 武佩剑)   8月27日,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茨榆山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站,操作间里电子屏闪烁,机器声轰鸣,从各个村庄运来的垃圾集中在这里,被一只机械手臂稳稳抓起;

  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后双庙村的村民刘玲玲,把两袋厨余废料扔进了院墙外村里统一放置的垃圾桶里,不久后,清洁工人会将各个垃圾桶清理……

  近年来,一场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攻坚战,在秦皇岛地区的广大乡村一步步展开。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以打造全省最干净城市为目标,采取“六化”工作模式,创新思路,运用市场化运作、“PPP模式”等多种手段,解决了终端处理、无害化处理等曾经难上加难的问题。

  2018年7月,全市区县再次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这是一场无死角的变革,至此,农村垃圾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各个乡村的人居环境都实现了大改善、大提升。

  从48到548,一次市场化的全覆盖

  2015年11月,只用了半年多时间,卢龙县就把由保洁公司进行垃圾清运的乡村数量,从48个增加到了548个。

  在当时,农村垃圾清运市场化还是个新鲜事,这个方法能不能成功?适不适合农村?没有人心里有标准答案。

  然而,作为全市的排头兵,卢龙县用短时间交出的成绩,作出了清晰的回答:这个由保洁公司“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不久,卢龙县548个行政村的保洁工作全部实现了由保洁公司接管的市场化,到2016年7月,全县域范围已实现保洁托管。

  今年,卢龙县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一杆到底”的模式,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环境卫生保洁管理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收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日益完善。

后双庙村街道干净整洁。武佩剑 摄

  “环境变得可不是一点半点啊。”刘田各庄镇后双庙村村民刘玲玲一边给院门口的花浇水,一边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以往这个时候,村里的蝇子满天飞,路上也臭烘烘的,现在有了垃圾桶,配备了垃圾清运车,还有保洁员定时为我们清扫街道,可真是太干净了。”刘玲玲竖了竖大拇指,“咱农村人也改变意识了,现在没人再自己烧垃圾、找荒地乱扔啥的了,咱明白要爱护自己的环境哩。”

后双庙村配置的垃圾收集桶。祖迪 摄

  卢龙县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的成功,只是秦皇岛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秦皇岛全市的各个县区乡村,都打破了农村环卫保洁“政府包办”的传统习惯,探索运用起“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思维,建立起由政府出资,政府监督,调动市场资源来提供保洁作业服务的“PPP模式”保洁运作机制。

  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模式”已在全市村庄实施;同时,保洁范围也在不断延伸,将河道、集市、学校及主干路沿线都纳入运作范围内。

  在管理体系上,秦皇岛市也采取“政府考核监督、公司专业管理、保洁员责任到人”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促进了农村保洁工作由突击性保洁向常态化全天候转变,保洁管理由行政事务型向市场化经营转变。

  从收集到处理,科技化打通最后关卡

  8月29日中午,茨榆山村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站内矗立的多台庞大机器旁,几名工作人员还在忙碌着。在他们的操作下,一个机械手臂很快“搞定”了门口密闭空间内堆满的垃圾。

操作员正在操作机械手臂对垃圾进行处理。武佩剑 摄

  这是青龙满族自治县投入资金7400万元建设的8个农村生活垃圾焚烧裂解处理站之一,是青龙为了解决全县区域内垃圾终端处理问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乡镇连片集中处理模式的重要环节。

  “我们与青岛的一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了设备。处理站采用磁化裂解方式,能对不可降解、不能回收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实现垃圾无害化日处理。现在日处理垃圾最高可达30吨。”青龙满族自治县农工委副书记李志刚告诉记者,“其他7个站土建工程已完工,在符合环保标准的前提下,争取今年10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在对垃圾处理终端问题进行彻底解决的同时,青龙还计划投资660万元,在8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站附近建4个堆放点,解决垃圾无害化处理后的残留物,把好垃圾处理最后一道关口,最终实现垃圾处理全程无害化,并实现废物再利用。  

  从市场化到网格化,“六化”工作模式持续发力

  秦皇岛市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除了采取城乡一体市场化和科技化手段外,还利用网格化的手段,努力实现无死角、全覆盖。

  据了解,目前根据村庄人口规模及自然地理分布等因素,平均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全市组建了5305人的农村保洁员队伍,配置了37000余个垃圾桶,按平均每10到15户一个垃圾桶的标准,达到日产日清的作业要求。

  核算了垃圾产生量、运输距离和转运能力后,全市配置收运车辆4632台,每个转运站配备2台转运车,基本满足了收集转运需求;还根据乡镇区域分布情况,合理确定转运站位置和规模,在满足垃圾清运要求的前提下,相邻乡镇共建共享,全市共建的乡镇垃圾中转站87个,达到每乡镇1个。

  通过科学规划,秦皇岛实现了垃圾清运处理网格化,全市初步建立起了户户有垃圾收集箱(桶)、村村有垃圾收集点,乡镇有垃圾中转站,县区有垃圾处理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

  市场化运作和网格化管理成效显著的同时,秦皇岛还多措并举,实现资金投入多元化,探索并建立了“政府为主、群众为辅、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制定出台《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督导检查办法》,建立“农村垃圾治理微信平台”;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进行微信督查,逐级强化落实,实现督导检查常态化。

  为增强各级对治理工作的重视,推动工作的落实,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奖惩机制,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奖优罚劣,严格考评,并实现奖惩公开化。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长效机制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调度会,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运作模式市场化、清运处理网格化、资金投入多元化、督导检查常态化、奖惩公开化、保洁机制长效化,在“六化”模式相互配合、持续发力的推动下,全市加快推进全域农村垃圾治理进程,农村人居环境日益改善。

  

关键词:农村垃圾,无害化,市场化责任编辑:李兴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