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邢台讯 (记者 齐彦红 通讯员 郝小夏) 今年4月以来,邢台市积极推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20个县市区现有的4860个行政村(不含城中村),实现“双覆盖”:治理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垃圾集中清理行动,累计清理垃圾314万立方米;一体化基本全覆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覆盖率达到97.6%。
近日,在任县辛店河桥附近,大型勾机在对道路两侧的积存垃圾进行清理。辛店村民李先生说:“这里的垃圾堆积了很久,味道难闻,苍蝇乱飞。经过清理后,现在大不一样,路两边不仅干净而且清爽很多。任县住建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清理的垃圾将运至任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邢台市建立了“领导高度重视、保障资金到位、市场运作有序、设施设备完善、监督考核规范”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化运行机制,在推进过程中,邢台市坚持做到“六个强化”:
强化调度推进
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制定印发了《邢台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方案》《邢台市农村垃圾不落地行动实施方案》《邢台市农村垃圾集中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2018年底前,全市所有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今年5月。邢台市在内丘县专门召开“全市城乡垃圾一体化暨厕所改造推进现场会议”。
强化资金保障
邢台市采取多种渠道完善资金链条:一是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运行费用均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有力保障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多方融资。将南水北调、环保资金等专项资金,引入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中,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把环卫作业中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市场。
2018年,全市20个县市区共列入年度本级财政预算3.63亿元,多方筹措环保、南水北调等一次性投入资金2.86亿元,合计年度总投入6.49亿元。
强化市场运营
邢台市各县市区积极采取市场运作机制,通过引进专业化环卫公司,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监督监管,形成竞争机制,有效避免了“只领钱不干活,花钱不花钱一个样”的现象,杜绝领导干部插手作业管理。
2014年任县率先在全市推行市场化作业,“起步早、全覆盖、效果好”;清河县严格监管职能,与考核屡次不达标的“扫地王”公司解约,引入退出机制。
截至目前,邢台市桥东区、桥西区、开发区、沙河市等13个县市区已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营全覆盖,其余县市正在加快推进,力争10月底实现市场化全覆盖。
强化设施建设
邢台市县市各区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设置配套的处理设施,达到衔接无缝隙。目前,全市200个镇乡已建垃圾中转站95个,无害化填埋场18座,焚烧发电、水泥窑各1座。巨鹿县、桥西区、开发区、邢台县、沙河市等利用地域优势或其他优势,农村生活垃圾实现全域焚烧无害化处置,避免了二次污染。
强化监督考核
邢台市制定了“全市农村生活垃圾交叉督查制度”,5月份以来,邢台市先后4次组织各县市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交叉检查,并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各县市区,限期整改。同时,采取定期报告、明察暗访等形式,不定期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对垃圾治理工作迟缓、考核排名多次靠后、不按时申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县乡村,约谈、通报批评、问责。截至目前,已先后通报有关县市区18次,有力地推动了工作。
强化突击整治
开展积存垃圾清理。今年4月份,邢台各县市区重点围绕城乡结合部、村庄内外、田间地头、坑塘沟渠等重点部位,进行了积存垃圾地毯式摸排清理。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清理积存垃圾314万立方米,治理村庄个数4860个,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邢台市城管局采取会议调度、现场督导等方式,深入到各县市区,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了县、乡、村基础台账。自5月份以来,累计对31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了暗访,累计发现问题236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到位。
下一步,邢台市将进一步深化治理工作、完善设施设备、规范收运处置模式、强化保洁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建机制、抓督导、防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