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9月4日讯(记者 耿佳)系列文化专题片《文化京津冀》以微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平和亲切的影片风格,勾勒文化人物,展现文化风貌,表述文化事件。以短小精干的篇幅,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坚持,描绘京津冀文化全貌。
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是中国文化中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与京津文化同祖同源的河北燕赵文化,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除了诸多古迹如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外,还拥有大量的省市级文化遗产。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为古磁州一带,故得名磁州窑。
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有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汉代磁州的釉陶臻于成熟,魏晋和南北朝时期已完成了釉陶向粗瓷青瓷的转化,开始烧制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妆白瓷在工艺技术上更趋成熟,胎釉蔚为大观。宋代磁州窑进入鼎盛,并跃然成为中国最大的民间窑系。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具有深远历史价值,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