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北40年·蜕变】王增霞:教书育人三十余载 亲历教育环境巨大变迁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高琳哲 
2018-09-10 12:54:02
分享:

  长城网9月10日讯(记者 高琳哲)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小小少年们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欢快地步入教室,朗朗的读书声也随之响起……这是从事教育工作已有33年的王增霞每天最喜欢看到的场景。

  王增霞是石家庄市鹿泉区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说起改革开放,她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环境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王增霞接受记者采访。记者 高琳哲 摄

  198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王增霞借助国家的“师范生”免费培养政策,考入了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当时,不少成绩优异的农村孩子都选择了这条路,毕业之后包分配,户口也可以从农村转为城镇。”这对于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王增霞来说,更是吸引力十足。毕业之后,王增霞如愿走上了三尺讲台,用一支粉笔开始了自己的育人生涯。

  那个年代的教育资源极度匮乏,教学条件比较简陋。王增霞刚毕业分到了一所乡村小学,“学校的设施很不好,所有的教室都是平房,门窗也显得很破败。”王增霞说,孩子们就在光线昏暗的教室里上课,桌子也很破旧、不规整。“往往一堂课下来,老师的嘴里、头发和衣服上都沾满了一层白白的粉笔灰。”

石家庄市鹿泉区实验小学90年代末期照片翻拍。记者 高琳哲 摄

  1990年,王增霞调入了现在的鹿泉区实验小学。她介绍,当时学校有楼房也有平房,但是大多数教室还是在平房里,教室的面积也相对较小。90年代末,学校陆续盖了两栋楼房,渐渐地,楼房取代了平房,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王增霞感慨道,“那时我们天天与粉笔灰打交道,估计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粉笔和黑板会被幻灯片、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所取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攻势下,教育资源在不断改善,学生的读书环境和生活环境也在慢慢人性化、舒适化。2002年,王增霞任职的学校又新建了五层楼的教学楼,把学生从原本的两层小楼里搬了出来。如今,宽敞明亮的教室前面已经换成了保护视力的绿色玻璃黑板,黑板左边放着一块1米多长、2米高的幕布,讲台的位置则放着多媒体设备,教室的墙角也安上了小喇叭,每天课间操的音乐总会准时响起。王增霞说,2017年,学校还给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新风系统,让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石家庄市鹿泉区实验小学。记者 高琳哲 摄

  教室变了,学校的操场也变了。“原来我们学校的操场是土地,每次开春季运动会的时候,体育老师们都要提前往操场上撒水,往往两天运动会下来,师生们都是一个个的‘灰头土脸’。”回忆起当年的“艰苦岁月”,王增霞打开了话匣子,“就在前几年,我们学校修建了塑胶跑道,现在可以看到孩子们在红色的跑道、绿色的草坪上自由活动、上体育课,作为老师,我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而今随着改革步伐加快,素质教育开始代替应试教育,老师们的工作重心逐渐由只抓成绩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王增霞说,如今学校的课程不仅设置齐全,还专门外聘了教师给孩子们上篮球、足球、围棋和跆拳道等课程,并开设了厨艺、陶艺、数学益智等特色课,提高学生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平台。

孩子们在校园里快乐玩耍。记者 高琳哲 摄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整个社会已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人才纷纷加入了教师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如今,王增霞所在的学校还引进了“智慧课堂”,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课堂更智能、更高效。

  “学校发生的这一切变化,记录了时代发展的轨迹,见证了4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王增霞说,如今,美丽的校园环境,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她相信,未来的教学模式也会变得越来越好,使孩子们能够真正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环境,教师责任编辑:高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