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加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斯坦·库奇(Stan Kutcher)以数字技术发展对大脑发育的影响为研究课题,发现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的大脑发育,突破了过去传统脑容量限制。现在的年轻人们可以通过“把记忆练习融入日常生活”等简单生活方式的改变,来提高认知能力和大脑工作效率。
库奇等人认为,如果中老年人也努力拥抱数字化生活,接受挑战,也能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无独有偶,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从反面显示了相似的结果:一份无聊的工作不仅会“谋杀”时间,还可能“杀死”脑细胞。所以,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往往会早衰。
对于这个结论,既可以看作是一家之言,也可以当作是一种新的假说。但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明确,或者需要考虑一些前提条件。
一是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往往会早衰只是一种推论,其实没有经过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论证,而随机双盲研究被视为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黄金法则。其次,即便有随机双盲研究证明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会早衰,还需要其他人在相同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重复研究,经过多项相似的研究得出相同和相似的结果后,才能证实或证伪一种假说。也即需要重复研究得出相同或相似结果以证明或证伪在单位“混日子”的人大脑会早衰。
不过,既便没有随机双盲研究,加拿大的库奇和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研究也能相互印证一些问题,他们的研究从正反两方面重复证明,人和生物无论作为整体还是器官或组织,都存在用进废退的现象,这其实也是在对过去达尔文生物演化(进化)的一种理论——用进废退——的一种重复验证。
以用进废退的理论来看,不只是大脑,其他器官或组织如果长期不使用,功能也会退化,就像一部机器,长期不用就会生锈、卡钝。如果是人,哪怕不坚持经常运动和散步,也会使关节迟滞、行动不灵,更不用说影响到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造成一系列不适,并由亚健康状态转化为患病。
当然,从用进废退的原理看,混日子对于大脑的“报废”是最为严重的。不去学习新的事物、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和新技术,也不以紧张和忙碌的工作刺激大脑和让大脑正常运转,就会导致大脑反应迟钝,思路阻塞,浑浑噩噩,萎蘼不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应当说,无论是在单位,还是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或者是因种种原因不上班的人,只要是无所用心地混日子,都有可能出现大脑早衰,而不仅仅是在单位混的人才会大脑早衰!
混日子导致大脑衰退不只是体现在上述表面现象上,也能体现在生物学的原理上,主要有两个基础。一是大脑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二是大脑功能是否保持正常,尤其是脑细胞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传递的神经信息是否足量,也即大脑多种神经细胞是否都处于活跃状态之下。
较早的研究认为,人一出生后大脑的神经细胞(神经元)就停止生长了,不会有新的神经细胞产生。但是,近年来一系列新研究发现,即便到了老年(70岁以上),只要经常从事智力劳动或参与有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哪怕是做一般性的工作,都会刺激大脑产生新的神经细胞。这种情况既可以阻止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也有助于延缓大脑的衰退。因为人的衰老从根本意义上看就是大脑的衰老。
另一方面,一个人无论是在青年,还是在中老年,只要坚持学习和工作,而且接受新技术、新工作和新任务的挑战,例如中老年人像年轻人一样接受数字化技术的挑战,去学习和掌握数字化技术,就有可能既能促进大脑产生新的细胞,又会刺激大脑细胞之间的紧密和多元联系。
大脑细胞之间的密切联系是通过突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完成的,因为突触是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或传到另一细胞之间的相互接触的结构。整个大脑不同的神经元之间可以传递许许多多的神经递质,使得大脑或兴奋或抑制,或慎密或行云流水,指挥个体完成一系列动作和任务。
而且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分为四类,生物原胺类、氨基酸类、肽类和其它类。生物原胺类有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也称血清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有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乙酰胆碱(Ach)等;肽类神经递质有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神经肽y等;其他神经递质有核苷酸类等。
只有当一个人思考起来、工作起来、运动起来,热爱工作和生活,接受挑战,才会既有新的神经细胞产生,也会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四类神经递质)来传递神经信号,使得人的思维活跃,行动敏捷。由此,可以反过来说,只要不是混天度日,无论是在单位内还是做自由职业,都会延缓大脑的衰退,当然也会让一个人看起来永远都年轻!(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