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文化京津冀】第5期:唐山皮影(下集)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耿佳 
2018-09-13 15:06:04
分享:

  长城网9月13日讯(记者 耿佳)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是中国文化中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

  长城新媒体与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文化京津冀》系列文化专题片以微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平和亲切的影片风格,勾勒文化人物,展现文化风貌,表述文化事件。以短小精干的篇幅,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坚持,描绘京津冀文化全貌。每周二、周四,长城网、长城24小时客户端、微博“河北长城网”可同步在线观看。

  【本期内容】

  唐山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因以河北唐山地区乐亭、滦县、滦南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因其影人、道具是用牛、驴皮制成,故又通称驴皮影。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在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

  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唐山皮影戏题材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其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是一种男女分腔,有着多种腔调(如平调、花凋,阳韵平调、河东调.滦河调,吟腔),多种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的板腔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前辈艺人的发展创造,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伴奏乐器主要是四弦、二胡、扬琴、大阮、唢呐等。

  如今,现代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并没能给唐山皮影带来繁荣,相反,在市场经济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随着广播、电视、电影等娱乐形式的发展,唐山皮影的发展受到了诸多挑战和困难。据调查显示,现在,在唐山地区的农村,观众观看皮影演出的情况是一般演出刚开始时的人数大约有数百人,其中年轻人和孩童占50%,演出中途尚有100人左右,年轻人和孩童占有20%左右,演出到最后只有20人左右,年龄都在60岁左右。随着皮影观众的逐渐减少和老去,唐山皮影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

  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为唐山皮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了保护皮影这一珍贵民间艺术,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2006年 6月,国务院将唐山皮影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极大地促进了唐山皮影的发展,给唐山皮影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京津冀,文化,唐山,皮影,戏剧,非遗责任编辑:耿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