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逐渐强烈,“一年一次体检”已成为不少人的健康保障“标配”。目前,市场上的体检项目越来越多,有的价格动辄数千上万元,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体检有过度检查之嫌,有的体检花了钱却连已有问题都没查出,还有一些体检机构的医护人员资质存疑,甚至有护士代替医生上岗的现象。(9月26日新华社)
说到体检,其实公众也没有什么严苛的要求,无非就是全要满足基本的健康诉求,保证体检规范合理,不出差错,能实事求是地将公众身体健康情况呈现出来即可,当然,也需要价格切实合适。
这样的要求看起来并非遥不可及,可在现实中真正提升的只有体检的价格,而难以提升甚至有所下滑的则是体检的服务、水平与效果。如此的对比,怕是难掩对体检背后医护本质的讽刺,也留下了媒体和公众对体检属性的现实质疑,比如其是否被商业化所过于侵蚀?这需要现实给出明确的答案,当然,更需要相关体检机构们自己来明晰和厘清。
据了解,当前市场层面上体检套餐较多,让人眼花缭乱,且套餐收费不菲,差价也比较大,区间大概在几百到上万。其实,市场逻辑下,这样的差价本身无可厚非,只需要做到品质和服务也能达到价格本身的程度即可,这也是市场的现实要求。
可事实上,很多体检并没有只停留在收费高的层面,还有一定的错误延伸。比如标准混乱甚至出现重复收费等乱象,而且,有些体检有过度之嫌,严重的频繁状态,有不顾及身体健康的倾向。更夸张的是,漏检误检时有发生,这更可能给体检添乱,给公众添堵。
再往深了看,除了这些表面上的问题,体检医师资质、体检设备和化验等较为重要的关键层面,也难掩现实的痛点。媒体调查发现,一些民营体检机构从事体检的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并不具备相关资质。体检市场还存在重销售轻专业、重设备轻人才、重化验轻诊断等问题倾向,医护人员质量得不到保证,过度营销越演越烈。
体检贵点也就算了,偶尔失误也相对可以理解,标准混乱还可以规范,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的小毛病。但医师不靠谱,设备和化验不靠谱,专业缺乏,销售和宣传却很强大,这又是唱的哪一出?这样的情况,可不仅是做生意那么简单,甚至还有点“空手套白狼”的实际意味。
若真是这样的话,那小小的体检,倒成了公众健康的隐患,还有那医学的一种痛点所在。践踏了医学,哄骗了公众,还侮辱了行业监管与规范的现实存在。如此状态,怕是也与品质与服务,没有多大实质性关联了,有的只是品质的低劣,还有那服务的低水平。只有配得上健康的价格,却没有配得上健康的品质与服务,甚至还有较大的健康安全隐患,试问,如此体检还有何意义?
体检行业亟需“体检”,这已经成为行业与社会层面的共识。体检行业关乎公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道现实防线,决不能“看起来很美”。不仅在细节层面要统一规范,在整体上的商业化倾向也要适度把握,寻求商业与责任的契合点,强化这一行业的现实“公益性”。
让“体检”的实质水平回归,使“体检”的服务性在现实中不断攀升,实现物有所值,实现放心安心。这是一个健康体检市场的基本诉求,也是每一个体检者的基本诉求。(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