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9月27日讯(记者 耿佳)京津冀地缘相接、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是中国文化中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文化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地区之一。
长城新媒体与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电视台联合出品的《文化京津冀》系列文化专题片以微纪录片的艺术形式,平和亲切的影片风格,勾勒文化人物,展现文化风貌,表述文化事件。以短小精干的篇幅,积跬步以至千里的坚持,描绘京津冀文化全貌。每周二、周四,长城网、长城24小时客户端、微博“河北长城网”可同步在线观看。
【本期内容】
毛猴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又名“中国蝉蜕”,是北京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主要靠四味中药材--蝉蜕、辛夷、白芨和木通组合,按人的肢体特征粘接成各种形态的猴像,展现老北京民俗文化与生活趣味,是老北京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毛猴工艺品。网络供图
毛猴的制作原料全是中药。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玉兰花骨朵,表面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真是妙用。毛猴的头是用蝉蜕的头,正好与花骨朵相配。毛猴有时会戴斗笠,这斗笠也是一味中药,叫木通。把这几部分粘结起来的东西叫白鸡,也是一味中药,真是出自天然,天然妙用。
1867同治年间,“南庆仁堂”药铺配药的小伙计因没伺候好账房先生而挨了一顿臭骂,小伙计怕丢饭碗只好忍气吞声,在无聊滴摆弄药材时,偶然发现蝉蜕具有某些形象特点,便决定用中药材塑造一个“账房先生”。就这样,世上的第一只毛猴诞生了。
毛猴工艺品。网络供图
北京毛猴作品在微缩环境下演绎市井生活、调侃人生百态,毛猴的神态、场景的布置需要艺术家在平时生活中细致入微的观察,手艺的精进更需要长时间磨练,所以,观察与耐心就是秘诀。当代著名的毛猴艺术家有曹仪简、于光军、姜守煜、赵志良(兆志毛猴)、郭氏毛猴、毛猴萧、孙怀忠等。
毛猴作为北京传统民间工艺曾经在老北京历史上风行一时,但随着时代变迁,几乎失传。
毛猴工艺品。网络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