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武邑:“扶贫车间”进村来 4000余名妇女挣钱持家两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冯立华 张保卫 张静 
2018-10-11 22:11:39
分享:

武邑县韩王思公村“扶贫车间 ”。武邑外宣局 供图

      长城网讯(记者 冯立华 通讯员 张保卫 张静)墙上是各种双肩包、挎包、提包;地上摆满了拉杆箱、旅行箱……10月8日,记者一走进衡水市武邑县张云霞的“扶贫车间”,便被各种箱包所吸引。与张云霞办公室相邻的,是七间相连的生产车间,70多名妇女正专心地缝制箱包。“这一阵子,订单多,姐妹们可是没少挣钱。”张云霞说。

  35岁的张云霞曾在白沟打了4年工,对箱包制作非常熟悉。2015年5月回乡后,决定创办“扶贫车间”,带领大家一块儿致富。“那个时候真是难啊,没资金、没场地,还招不到人。正当我为此发愁时,县扶贫部门伸出了援手,不仅解决了场地,还在员工培训方面给予扶持。”

  “你看这130台缝纫机,都是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的形式加入的,可真是救了急,一下子解决了几十万元的投资难题。现在这些工人不仅能挣工资,还能每年分到1200元红利。”张云霞指着一排排整齐的缝纫机说。

  “没文化没技术,40多岁了上哪里找脱贫致富的门路?是‘扶贫车间’让俺们看到了希望。”刚刚领到1490元工资的李霞快人快语。身有残疾的她每天都骑电动车来上班,“别看我拄着双拐,手灵便着呢!”

  “这里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好的‘扶贫车间’建在村里。”随行的武邑县副县长刘威带我们来到距县城20公里的大国村。眼前漂亮的轻钢厂房宽敞明亮。

  “这是扶贫部门帮助建起来的,一共1100平方米,可容纳100多名工人就业。”张云霞说,“工人都是从附近农村的贫困家庭中招来的,经过培训就能上岗,如果手勤,一天能挣七八十元。”

  正说着,一名年轻妇女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她叫杜珊珊,现在也成了小老板了。”张云霞笑着说,杜珊珊是邻村后王曹村的,也是第一批来“扶贫车间”打工的,去年掌握了技术的她信心更足了,在自己家里设了一个分加工点,把后王曹村16名妇女都召集起来开了工。“自从云霞建了这个‘扶贫车间’,我们既不耽误接送孩子、料理家务,还能在家门口挣钱。”杜珊珊开心地说。

在家门口“挣钱”“持家”两不误,大家喜在心里。武邑外宣局 供图

  “上有老下有小,年龄偏大的农村妇女,就业局限性很大。去年,武邑建设了十大扶贫产业平台,让她们在家门口有就业机会。”刘威说,为实现精准脱贫,使农村贫困妇女能够灵活就业,县政府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根据贫困村不同条件,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租则租,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形式,带动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武邑县已在62个贫困村建立近百个‘扶贫车间’,直接安置和带动全县贫困群众40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

关键词:扶贫车间 武邑 贫困村责任编辑:冯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