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小学一年级就要写12页调查报告,教育创新不能失去同理心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王钟的 
2018-10-17 09:23:21
分享: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一些小学生面临的创新型家庭作业屡屡引发关注。这不,在“数1亿粒米”之后,浙江杭州也曝出了类似新闻。国庆长假期间,杭州一所民办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得到了这样一份作业:观察树叶,做一份12页的手写调查报告,收集一棵树不同时期的树叶,测算一枚树叶的周长……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

  这份作业奇葩吗?平心而论,相比一些外在形式花哨、内在意义贫乏的作业,这份名为《叶问》的作业并不算奇葩。相反,该作业牵涉到数学、自然科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多个层面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该承认,这份作业的设计者费了一番心思,对教育创新并非应付了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份精心设计的作业,却引发了一些家长的吐槽。更有一位工科男家长花了整整两天帮孩子完成作业。他指出这份作业存在这些问题:一、布置时间晚了,树叶都发黄落掉了,很难找到新鲜的叶子;二、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不明白周长的概念;三、一年级学生更不可能写出图文结合的研究报告。

  家长的抱怨,归结为一点,就是这样一份作业超出了一年级学生的能力。就像报道中家长所指出的,如果家长总是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就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示范,对孩子的价值观构成冲击,以后他们可能就不再努力了。

  教育者创新教育方法的尝试,似乎陷入了动辄得咎的尴尬。其实,类似作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同理心。作业设计者沉浸在创新的快感中,却较少地站在学生角度,思考布置这些作业的可完成性。在引发家长吐槽甚至招致舆论关注以后,一些教育者往往会轻飘飘地来一句“完不成也没关系”,就像杭州这所学校的老师的回应:“孩子可以自己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也可以请家长代笔。”

图片来源: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基础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素质和开放思维,已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家长共同的愿景。尤其在升学压力较小的小学阶段,一些学校和教师真正花力气探索素质教育,开展教育创新。一些教育者在设计教学方案、布置作业时,往往不自觉通过成年人的视角。像《叶问》这样的作业,看似很新奇,但也是成人思维指导下的创新。一年级学生还远远没到独立开展研究的教育阶段,硬生生地要求他们完成复杂的作业,轻则在家长干预下削减完成作业的独立性,重则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作业设计者的自嗨是否有点过了?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创新的意义不亚于科技成果创新。正因为教育者都是成年人,和低龄被教育者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所以实施教育创新更应当谨慎而行。布置一份合理的创新型作业,既要在难度上符合作业面向人群的能力,也要在思维上贴近他们的习惯。一些创新型作业以研究为名,较早地把学生带入成年人的思维领域,其结果非但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还可能遏制创新,让孩子们少了一份童真和童趣。

  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不管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广大家长,都对如何搞好下一代教育有一份强烈的焦虑感。一些学校面向小学生布置的创新作业屡屡引发吐槽,也跟家长高度关注孩子成长存在密切联系。不光教育者对创新型作业看得“很重”,家长也对作业看得“很重”,甚至形成了老师与家长的隔空较量——一边是教师对完成教学意图的焦虑,一边是家长对子女参与竞争的焦虑。孩子被夹在中间,他们的真实需求却往往被虚置。

  教育者所要扮演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孩子成长和逐步社会化的引导者。开展创新教育,不能一厢情愿地以成年人的思维来牵引孩子的思维,更不能以成年人的能力来要求孩子的能力。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以孩子的思维为基本考量,才是开展教育创新的立足点,也应当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王钟的)

关键词:小学,调查报告,教育创新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