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河北。图/长城网
“我对燕赵大地充满深情。不只因为我在这块土地上工作过,更是因为这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
知之深,爱之切!河北,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这片热土,改革开放40年来,风云激荡,生机勃发;燕赵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荣光,燕赵大地铺展开一幅幅壮美画卷。
40年披荆斩棘!河北人民大胆地试、勇敢地改,不断进行着“河北实践”,不断创造着“河北经验”,不断贡献着“河北力量”
筑梦起航
这些河北名片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40年,虽然在时间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却开创了一段波澜壮阔、山河日新的历史进程。
40年间,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河北赢得了历史的荣光与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河北号”发展列车正在驶向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
由中车唐山公司与国防科大等单位联合研制的第五代时速160公里新型磁浮工程样车进行运行试验。
河北制造
钢铁大省的崭新名片
2018年11月23日,一则喜讯从武汉传来:河北两项产品荣获2018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是经中央批准的中国工业设计领域唯一国家级政府奖项。当天,在第二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上,中车唐车“工业化平台动车组”、长城汽车“WEY P8插电式混合动力SUV”获产品设计奖金奖,终评成绩分别位列第一第二。
两个设计金奖都出自河北装备制造领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河北经济发展的理念之变、结构之变、动力之变。
2016年,河北装备制造业在规模、速度、比重、贡献率数据中全线超越钢铁,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2%,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
曾经的钢铁大省,适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新时代的河北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向世人递出一张张崭新的名片——
我们有动车组。今年6月,我国首列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从中车唐车下线,7月在京沪高铁线上正式投入运行。
我们有君乐宝。近年来,君乐宝在国内外质量领域连续获奖,今年11月代表国产奶粉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我们还有更多的“河北智造”。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河北设计制造完成;保定生产的长城汽车,成为民族汽车业的标杆;石药生产的恩必普,是治疗中风的国家一类新药……
破立并举,河北经济的“颜值”越来越高,“气质”越来越好。
河北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景色。
塞罕坝
荒原变林海的奇迹
112万亩郁郁葱葱的人工森林,这是塞罕坝林场,也代表了塞罕坝精神。
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如今,踏入塞罕坝这块土地上,徜徉于浩瀚无垠的绿海,谁会想到5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遍地荒丘,一派“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为了恢复百年前的高岭美景,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坚持造林事业,将这里建设成亚洲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被联合国授予最高环境奖——地球卫士奖。
李保国。图/央视新闻
李保国
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
李保国,男,汉族,中共党员,1958年2月出生,2016年4月去世,河北武邑人,河北农业大学教授。他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力作为、无私奉献,在服务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始终奋战在科技兴农、扶贫攻坚和教书育人第一线,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技术推广面积1826万亩,培育了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打造了系列全国知名品牌,带动省内外10万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参与开发的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被誉为“太行山愚公”。
“这是最绚烂的书写,用年华赋春秋卷,风云作砚,一划一重天。”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正当其时、正应其势!
改革先声
河北改革基因根植于心
当“河北号”巨轮驶过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航程,回望河北走过的“改革之路”,重温曾经的“改革故事”,细数燕赵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听到时代前行的澎湃潮声、体会改革的雄厚伟力,更能够深刻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是“重要法宝”“必由之路”“关键一招”。
资料图
农村大包干
正定开创河北先河
河北省第一艘开出的改革帆船,是农村大包干。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
自告奋勇
他是“国企承包第一人”
1984年,马胜利迈出“国企承包”第一步,他带领石家庄造纸厂扭亏为盈、利润翻番。图/长城新媒体微信公号
面对企业连市里下达的17万元利润指标都完不成的“半死不活”状态,石家庄市造纸厂年轻的销售科长马胜利自告奋勇承包企业,承诺上缴年度利润70万元。随后,他在管理、生产、劳动制度等方面大胆改革,让这个拥有800名职工的国企,当年一跃成为年实现利润140万元的“百万富翁”。马胜利也因此被誉为我国“国企承包第一人”。
紧随被称为“马承包”的马胜利之后,改革活力迸发的石家庄市又涌现了“张联合”张兴让、“夏服务”夏继勋、“许引进”许期颐等闻名遐迩的改革人物,时称“改革四大名旦”。
图为刘汉章。图/央视新闻
“邯钢经验”
在全国掀起企业管理革命
1991年,邯钢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创立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把二级厂矿推向市场竞争的大舞台,让它们自负盈亏。
1991年-1995年,邯钢共实现利润21.5亿元,是“七五”期间的5.9倍,钢产量也在5年内翻了一番多,由过去一个一般地方中型钢铁企业跻身国家大型钢铁企业行列。
“邯钢经验”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革命。国务院专门发出文件,号召全国学邯钢。邯钢被誉为全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先后有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前来学习取经。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刘汉章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威县行政审批局化繁为简,优化审批流程,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图为正在网上办公的工作人员。
从42到1
行政审批改革破局
从42到1——简单的数字对比,却能折射出威县行政审批改革带来的巨大变化。2014年12月,威县将分散在本县各个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集中起来,成立了全省也是全国第一家县级行政审批局。该县封存了有关部门的42枚公章,从此市场主体只需进县行政审批局一家门、盖1个公章。
此后,该县行政审批服务又几次“迭代”升级。县政协副主席、行政审批局局长蒋志华说,如今不但审批类、核准类、备案类项目的审批时限普遍压减了80%以上,而且审批服务扩面、下沉,更贴心、更优质。
工人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总装车间生产线上工作。图/新华社
京津冀协同发展
石保廊先行先试
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体现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上。
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随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印发了京津冀及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的两个试验方案。其中,国家赋予石保廊改革任务合计32项41条,试验为期3年。
经过两年多的改革攻坚,国家授权石保廊区域先行先试的32项改革中,已有24项改革举措落地,其中3项纳入全国首批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清单。以石家庄、保定、廊坊三市为依托,河北积极探索破除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新路径,努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河北经验”。
资料图
雄安进行时
千年大计引领未来
雄安新区的诞生,自带改革创新基因。今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批复》公布,批复强调,要“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把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支撑。承担着主体责任的河北,将在雄安新区这个改革开放新地标上,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引领未来。
进入新时代,承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今天的河北,正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进行新实践、做出新探索,“以河北之进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开放强省
河北屹立开放潮头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日益融为一体的40年。也是河北主动融入世界,到全球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的40年。
积极主动开放,在全球配置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为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以开放的胸怀面对世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大手笔引进来,大踏步走出去,河北开放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河钢塞钢
“一带一路”大项目合作的成功范例
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中方员工结合生产问题,与塞方员工集思广益,交流分享经验和方法。河钢集团供图
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曾是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支柱性企业,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由于经营不善遭遇连年亏损,2003年宣布破产,2013年塞尔维亚政府收回钢厂所有权。钢厂艰难维持的同时,塞尔维亚政府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者。
2016年4月,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中国河钢集团出资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保留其5000名员工,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成立了。(以下简称为塞钢)
收购钢厂后,仅8个月时间,塞钢在历时7年亏损后首次实现全面盈利,2017年为塞尔维亚政府上缴约4000万美元税款,河钢塞钢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2018年上半年,塞钢产钢90多万吨,销售钢材81万多吨,实现销售收入超过5.7亿美元。与收购前相比,产量和销售额都已超过2015年全年。
河钢塞钢的巨大成功,是河钢在“一带一路”建设当中“走出去”的一个缩影。围绕打造“世界的河钢”,河钢集团早已布局全球,“落子”频频,在美国、瑞士、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处处可见河钢的身影。
河钢集团在塞尔维亚谱写的友谊篇章,意味着中国互利共赢的朋友圈将越扩越大,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世界步伐又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起做大经济发展的蛋糕。
2022冬奥会
与世界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资料图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是河北继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面临的又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必将为加快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步伐增添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
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又一个平台,全球健儿在这里拼搏,东西方文明在这里融会,中国也将有机会从各个维度展现自己的良好形象。2022年冬奥会,将与世界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
南三条、白沟箱包
生意做到全世界
1979年,河北省正式开放农村集贸市场。
当年初,石家庄首开先河,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春季物资交流会,交易规模空前,轰动全国。
思想松绑,脚步就不再徘徊;不再徘徊,活力就更加蓬勃。
资料图
此后的十几年间,由石家庄天桥市场发展而来的南三条,快速发展成与浙江义乌齐名的、全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白沟箱包交易和生产不断提档升级,如今产品已行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总成交额超过1200亿元,成为闻名全国、蜚声海内外的“箱包之都”。冀州,一个不产一块手表的地方,办起了全国钟表交易会,不但一跃成为与北京、广州并驾齐驱的全国性钟表集散地,而且在本世纪初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家拥有世界名表代理权的销售商之一。
……
买全球,卖全球,河北人开放的触角不断延伸,生意做到了全世界。
“5·18”经洽会、世园会……
面向世界的展会和活动
面向世界,举办高层次、高效率的国际性展会和活动,搭建对外开放的载体、平台,是河北对外开放的一个鲜明特点。
从1995年开始,除了2003年因非典与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合并举办过一次外,洽谈会每年都固定在5月18日举办。
2000年,洽谈会移师廊坊。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展会,改由商务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定名为“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
资料图
“5·18”经洽会,成为河北省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省级层面,对各地而言,各种层次、各种专项对外交流活动,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2016年,唐山一市就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三个高规格国际性活动。2017年,唐山举办国际性文体活动和特色展会(赛事)超过60次。
国际性展会和活动,只是河北加快“请进来”的一个侧面。40年来,作为东部沿海省份之一,河北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请进来”力度,利用外资水平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中欧班列
河北扩大开放亮眼的一笔
资料图
2018年8月16日,汽笛长鸣声中,载满医疗器械、五金制品、LED显示屏、医药产品、童车玩具、箱包服装等货物的列车,从石家庄出发,开始远行。这列黑色车身上写有“中欧班列”四个白色大字的列车,从满洲里口岸出境,行驶9500公里,途经莫斯科,15天后到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市。
卸下货物后,沿线国家的粮食、木材、纸浆、矿石、牛羊肉、奶制品等被装上这趟列车运回石家庄。
中欧班列,最近两年来,河北扩大开放亮眼的一笔。
据统计,2016年以来,河北省已开通10条开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轨道丝路”,直通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比利时、德国等国。
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正如络绎不绝的国际班列,40年间,河北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
从开放中走来,河北,正阔步走在世界舞台,与全球经济共同翩然起舞。
因开放而进步,河北,将不断屹立开放潮头,书写开放的崭新篇章。
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努力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河北开放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征途上,7500万燕赵儿女将以全新的作为,全力的拼搏,谱写更加壮美的开放新篇章。
(据长城网、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