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风雷激荡,四十年砥砺前行,四十年的改革开放铸就了今天的富强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到来之际,长城新媒体集团特别制作了“致敬40周年”系列微纪录片——《见证》,用镜头记录下改革开放浪潮中燕赵大地上的社会变革与成就。通过主持人讲述和对亲历者的采访,见证河北的成长与变迁。第七集《推墙入海敢为先——邯钢经验》,记述了邯钢在冶金行业低迷时期,时任厂长刘汉章带领企业解放思想,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邯钢经验”,在改革开放工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冶金行业低迷,面临巨大亏损。在这个严峻考验前,当时的邯钢创造并推行了“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使企业迅速改变被动局面,扭亏为盈。邯钢经验,不仅成为河北国有企业改革的“金字招牌”,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当时,邯钢与其他国有大中型企业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市场疲软、原材料涨价、产品售价下跌,市场吨材下跌高达300——400元。1989年,邯钢生产的28种产品,90%亏损。
1990年,2.8万名职工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人均创利却不足43元。原材料涨价,钢材售价下跌,这一涨一落,两头一卡,岂能不亏?
当时在邯钢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总厂月月亏损,可分厂工资照发,奖金照拿,一切似乎毫不受到效益的影响。症结就在于总厂对分厂一直按照内部不变计划价格核算成本,分厂只用埋头生产,产品的经济效益跌损都由总厂包揽。一道无形的墙把分厂和市场隔开。
墙外风急浪涌,墙内却风平浪静。困境之下,时任厂长的刘汉章带领企业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管理,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营机制。从市场倒逼推算成本,把每一吨钢的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到个人,这样成本降低,单位盈利,职工收入增加;否则,奖金取消、收入减少。全厂2.8万名干部职工从此分担了10万个具体成本指标,每个人都想尽办法去减支增收。
企业和市场中间的那堵墙一下被推倒了。1991年,邯钢改革显示出神奇的魔力。仅一年,企业产品成本就下降6.36%,实现利润5000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1.49亿元,企业效益连年攀升。1996年,国务院下发3号文件,在全国学习推广邯钢的改革经验。
岁月荏苒,沧桑巨变。2008年6月30日,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石家庄正式挂牌成立,如今的河钢邯钢主动抓市场、抓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传承的是依旧是当年直面市场的勇气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今天的河钢邯钢,在河钢集团的坚强领导下,依旧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坚定不移走产业升级产品高端路线。实现了汽车用钢“整车造”、家电用钢“全覆盖”;重轨在河北省独家生产,取得中铁检查认证中心认证;管线钢稳居国内“前三甲”;自主研发的“航天氙”成功应用于我国“实践十三号”卫星,打破了国外氙气长达40年垄断的历史。
30年的风雨变幻,一步一脚印地走。再回首,仿佛还能听到脚步铿锵。改革,把企业推进市场经济的海洋。从“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认识市场,到顺应整合大势组建河钢集团搏击市场,再到新时代优化供给把握市场;从“推墙入海”到“勇立潮头”。改革创新一路走来,正是河北钢铁工业紧紧把握市场脉搏、树立河北制造品牌的不凡历程。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刘汉章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彰显了刘汉章及其所创造的邯钢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