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讯(记者 白根海 通讯员 王文生)坚持以“双创双服”为抓手,河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积极营造有利于河北省全面创新改革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创新性举措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首创,多个全国第一,形成了“机构改革合法化、运行机制流程化、监督监管立体化、制度体系规范化、科技支撑信息化”的“河北模式”。目前,全省建成省、市、县三级交易平台169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3个,县级155个。2017年,全省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43826宗,金额5015.3亿元,为国家节约资金534.29亿元,增收资金516.72亿元,节增率达20.9%。2018年1-11月,全省各级完成交易50684宗,交易额4475.53亿元,节增资金1201.65亿元,有力服务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先行强化作风。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以“双创双服”为导向,从重点领域、重要节点、关键环节入手,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形成责任明确、执行有效、监督有力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着力创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管办分离创新机制。按照“一委一办一中心”的管理架构,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将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和矿业权出让、工程建设等分散平台进行统一整合。2014年10月,省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和省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各市、县形成“一局两中心”的管理模式,即行政审批局加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办公室牌子,下设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形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的监管机制。
分段交易公开透明。在交易中心,按照“受理、组织、评审、见证”四个交易环节,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整合共性节点,厘清权力边界,创新实施“四段法”分段式流程化管理,最大程度消除单一职能处室或个人对交易项目“一办到底”的弊端。同时,按照“七统一”交易程序,统一交易登记、统一信息公告、统一时间场所安排、统一专家抽取、统一保证金代收代退、统一服务资料保存、统一电子监察监控,有效遏制了人为干预、暗箱操作等问题发生。
信息共享上下贯通。构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信息服务“一张网”,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研发建设了以“两网四平台三十项业务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纵向与国家及全省13个市155个县级平台链接,横向与省财政、卫计等部门对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2016年9月,顺利完成与国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的对接,成为全国首批实现互联互通的7省(市)之一,上报数据始终在全国名列前茅。
综合监管多元共治。构建起行业监管、综合监督、行政监察、资金监管、审计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实行“人到场与线上看”的同步监督模式,同时实施现场多重监督。以省级平台为例,省交易中心交易见证处负责现场见证;省交易监督办市场监督处和电子监察室实施现场督查、电子监控,达到无死角、多手段的监管效果。
完善制度依法运行。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意见》、《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市场运行规则》、《交易目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管理细则》,以及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地方性建设标准,出台了工程建设项目、产权交易、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等8项交易流程,以及《信息发布暂行办法》、《投标保证金代收代退暂行规定》等制度规定,《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草案)》已列为2018年省政府立法计划二类项目。
应进必进集中交易。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创新性地将使用或涉及国家财政资金的所有项目纳入统一进场交易范围,按照“应进必进、能进全进”和“成熟一批、进驻一批”的原则,先后两次修订印发《河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工程建设、土地和矿业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医疗设备、排污权等6大类133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纳入目录管理,并积极推进涉诉资产、约束性资源交易、机电产品国际招标、疫苗采购、省直公车拍卖、政府特许经营权、扶贫领域等统一进场,省级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进场的覆盖面最广,市级平台逐步将海域权、PPP等也纳入统一平台集中交易。针对扶贫领域“应招未招”等突出问题,制定了全省扶贫领域招投标项目应进必进的制度,确保精准扶贫领域招投标活动规范、公开。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动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为抓手,积极推进京津冀三地公共资源跨区域合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新区“第一标”及后续12宗新区招投标公开交易,交易额31亿元,确保了新区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受到全国各界关注与认可,中央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牵头组织召开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研讨会,制定《京津冀公共资源交易区域一体化行动方案》。与北京环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京津冀地区碳交易市场建设。
约束性资源市场化配置全国首创。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与发改等多个部门协同联动,充分发挥交易平台优势,在全国率先闯出一条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新路,成效显著,实现“一个交易平台,多个全国第一”的改革成效。煤炭产能置换指标公开交易在全国具有标杆性引领作用,先后完成2667.66万吨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筹集资金45.7亿元;创新开展排污权市场化交易。2017年,省级平台完成559.09吨二氧化硫、798.7吨氮氧化物的排污权交易项目,交易总额759万元;创新完成用煤权跨区域交易,通过公开竞价转让用煤权指标18万吨,溢价率1217.5%,市场反应强烈。
深化“放管服”便民利企。积极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开设网上办事服务大厅,实施“一地认证,全省通用”,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制定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管理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压缩交易时间,降低交易成本,政府采购进场交易时间压缩至25天。全面推行“四零服务”,开通“即时评价服务系统”,聘请社会监督员,出台《市场主体及第三方评价办法》,促进平台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当前,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历程和新的发展阶段。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以河北省机构改革、健全政务服务管理体制为契机,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抓实抓好“五个着力”。
着力健全完善互联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河北省)为枢纽的数据共享平台体系,促进政务信息、市场信息共享,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易信息服务;依托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公共服务系统,实施CA证书互认、主体注册共享等,在全省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地注册、处处通用”;实行专家资源跨区域共享共用,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提高评审评标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快推动京津冀三地网络互联、系统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促进三地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
着力加快推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从项目受理、交易公告发布、交易文件获取、专家抽取、开标、评标、竞价、挂牌,到交易结果公示、档案归档管理,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降低群众和企业办事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建设大数据分析系统,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综合利用和风险监测预警,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和行政监管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着力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建立健全违法行为投诉举报的受理、转办、查处、反馈等环节衔接有序的工作机制,推动与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司法、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联动执法,实现监管资源共享、联动预防监控、联动检查处理,严肃查处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挂靠投标、违法评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竞争环境。加快推进与行业监督部门对接,实现各行业监督部门的远程、实时、在线监督。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库,逐步将相关信息纳入国家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开展市场主体及第三方社会评价,促进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着力提升平台服务效能。落实“放管服”改革,压缩政府集中采购事项办理时间,逐步将过去平均40余个工作日压缩为平均25个工作日。为国家和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扶贫开发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前期辅导,“主动上门”跟踪,指导项目进展。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办理、结果查询、网上诉求等业务在线办理。
着力拓展深化约束性资源交易机制建设。继续扩大约束性资源交易范围,将自然资源、用能权、用煤权、工业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约束性资源纳入公共资源统一平台交易,全面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全面促进约束性资源交易规则制度化、规范化,为全国提供建设性的示范引领;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平台影响力,着力打造出一个环境权益交易平台、低碳技术对接平台、绿色融资服务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持续释放约束性资源市场化配置红利,为推动河北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