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新媒体记者张世豪
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杨绍普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长城新媒体记者 路钦淋 摄
出身“海洋与船舶”专业,却弃“舟”行“路”
1962年11月出生的杨绍普是平山人,从大学至硕士、博士均在天津大学就读,所在的专业领域也一直与力学有关。
1979年,17岁的杨绍普考入天津大学,从此开启了他在天津大学九年半的求学生涯,天津大学也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起点。1983年7月,杨绍普毕业于天津大学海洋与船舶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海洋与船舶工程系的前身是船舶设计与制造专业、海上采油专业,1977年前者改为船舶工程专业,后者改为海洋工程专业。1983年,海洋工程、船舶工程两专业被列入学校重点学科,组建为海洋与船舶工程系。
不管专业和系名称如何变化,杨绍普所在的系与“海洋”密切相关。
本科毕业两年后,1985年12月,杨绍普在天津大学力学系一般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天津大学力学系设立在机械工程学院,这意味着杨绍普在本校跨了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杨绍普即来到石家庄铁道学院开始了教学工作。
而到以“铁道”为名的学校工作,杨绍普的工作领域就由“海洋”转向“陆地”。
20世纪90年代,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始终徘徊在每小时80至110公里之间,货运列车最高速度在每小时70公里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铁老大”不得不走提速之路。
但铁路提速并非“多踩一脚油门”那样简单:机车需要多大的牵引力?桥梁能承受多大速度的冲击力?大功率机车如何研制?……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低速时,机车走行部动力学分析可以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处理,速度提高后,就必须考虑直接处理非线性因素。”
“线性问题的结果是可预见的,非线性问题却复杂得多。”
“非线性与线性的本质区别在于,非线性不适用迭加原理,这就为系统动力学分析带来了巨大困难。”
……
请撇开这些专业的术语,我们能够理解的是,火车机车一旦提速就会对机车本身、桥梁、路段造成影响。一旦突破原有的可承受范围,将会产生不确定性,甚至事故。
经过几年不断探索,杨绍普和他的团队研究出复杂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新措施,为陇海线机车提速、京广线桥梁振动控制、秦岭隧道顺利贯通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
“科学研究,只有与社会发展相连,才能经受时代的磨砺和考验。”2003年,几年心血迎来收获,杨绍普主持的“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与故障诊断研究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杨绍普在天津大学2017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言。天津大学校友网
不到30岁的副教授
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工作仅过三年,正顺风顺水,杨绍普却出人意料地选择重回天津大学读博,利用刚在国内兴起的“非线性系统分叉理论”,研究高速机车动力学问题。“当时,我强烈意识到我国铁路必然要走向高速之路。”
这一年是1988年,杨绍普年仅26岁。对他回母校读博,很多人想不通,当时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很少,尤其是一些并不大众化的专业。如果放在当时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在业界有较高权威度高校毕业的工学硕士,无疑是香饽饽。
杨绍普曾感叹,读博时期的学习,为自己奠定了之后诸多研究的基础。
据报道,杨绍普读博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处理转向架的阻尼力问题。这是一个不光滑的非线性系统,传统的方法不能处理。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杨绍普到北大、清华、南开等高校和中科院、铁科院查阅资料,拜师学习。
“我甚至学了当时数学家都很少涉足的奇异性理论”,最终,杨绍普提出解决方法。他的主题为“滞后非线性系统分叉与奇异性”的博士论文也顺利通过答辩。
2017年作为校友代表,杨绍普在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言,他说:“天津大学是我学术生涯的起点。我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是在天津大学度过的,一共9年半的时间。离开了天大,才发现对母校之爱如此深沉。尽管在校时,和大家一样,对学校不完美之处曾经怨她、怪她、吐槽过她;可毕业后,对母校是想她、念她、舍不得她。年过半百的我们,回首过往,母校情、同窗情、师生情让我们魂牵梦绕。”
无论是在母校这场毕业典礼上,还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杨绍普都提及在高校求学中得到的四样法宝: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深厚的专业基础功底、实事求是态度、广泛而优秀的校友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博士毕业后,杨绍普再次回到石家庄铁道学院。如此高的学历条件,如此年轻的年龄,在其他地方或许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但能够拒绝外界的诱惑,回到最初的离开地方,这份坚守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最可贵的。
1992年10月,30岁生日前,杨绍普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不到30岁的副教授,这在国内很鲜见;两年三个月后,1995年1月,杨绍普又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此时他32岁的生日刚过去两个月,也成为我国铁路行业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虽然身在石家庄铁道学院,但眼光和视野则是世界级的。1995年-1997年、2002年-2003年、2012年分别在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美国内华达大学、加州大学做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
2002年11月4日,时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的杨绍普被国家留学基金委派往美国内华达大学机械工程系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学习。但2003年3月7日,距离访问学习结束还有近两个月时,杨绍普提前结束在美国的访问学习,返回学院工作。
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绍普。石家庄铁道大学官网
向学生致歉的校领导
2002年8月,杨绍普开始担任学校的领导职务,任石家庄铁道学院副院长,这一年杨绍普不到40岁,几年后他成为学院党委常委;2015年11月,53岁的杨绍普开始担任石家庄铁道大学校长。
至今年,杨绍普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工作了34年,担任学校领导也已17年。科研工作外,他的重心放在了培养优秀人才上。
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条视频,2010年12月底,石家庄铁道大学研究生学院举行元旦晚会,到四川成都出差回来的杨绍普从机场赶回学校的第一站就是晚会的现场。
杨绍普在台上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对自己没能及时回来说“对不起”,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随后,他简练概括了2010年学校和研究生院取得的成果,并向师生们致以新年的祝福。整个过程仅两分多。
向学生致歉的学校领导不少,但因公出差而延误时间向师生们致歉的高校领导更罕见,能够因致歉被学生们鼓掌认可的几乎没有。一个学校领导能够放低身段和心态,与学生对等,这一点更少见。这个场景被后排学生用手机拍成视频上传到了网上。
公开的报道中,杨绍普担任学校校长后,经常与同学们面对面谈心交流。
2017年4月,杨绍普到部分学院调研走访,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经历与师生交流,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作解释说明。
2017年9月,石家庄铁道大学迎来了4000余名本科新生,9月7日、8日两天,杨绍普连续作了3场报告,结合自身经历,为新生上了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第一课”,从“何为大学、大学与你、你的大学”三个方面,讲授了“大学之道”;从“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四个方面,为学生指明了“为学之路”。
刘永强是杨绍普2011届的博士生。毕业留校时,刘永强在学校宿舍租房住,他和爱人都来自农村,经济条件不大好,杨绍普就送来家里的衣柜、电视柜。在杨绍普的关怀下,刘永强已经成为了课题技术骨干,并且有了自己主持的国家级项目。
参考:长城网、河北日报、中国科学报、石家庄铁道大学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