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1月15日讯(记者 杨亚红)“一个是创新引领去传承,再一个就是平台建设去推广。我觉得做好了这两点,我们就能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做好!”省政协委员高佃亮开门见山地说。
省政协委员高佃亮接受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长城新媒体记者 杨亚红 摄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抓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让高佃亮委员尤为兴奋。“政府有政策,我们有想法,感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件事情上,我们做对了。”
高佃亮委员是土生土长的河北省蔚县人。说起蔚县,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剪纸,蔚县也因剪纸而出名。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传统民间艺术。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
剪纸作品。(高佃亮供图)
高佃亮从五六岁就开始学剪纸,他回忆说:“那会,家里特别穷,学剪纸说白了就是为了挣钱。”2006年,蔚县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蔚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剪纸)艺术之乡”。
对于高佃亮来说,学剪纸原本是一个谋生的手艺,可没想到刻刀一拿就是近50年。这几十年里,高佃亮不光自己学精了手艺,还想着怎样让剪纸艺术推广得更开。在这次河北省两会上,他就提交了《关于鼓励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进校园、入课堂的建议》。
“要让孩子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怎么去表现?用传统的手法、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让孩子们一看,他们就懂了。如果光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光说传统文化,他们没有概念。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剪纸的艺术去表现,这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让他们从小就知道美是什么,知道学习文化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高佃亮委员笃定地说。
提案中,高佃亮委员建议首先加强政府主导。他说,之所以提这个建议是为了保证“非遗”知识能真正走进校园、登上课堂,点燃少年儿童对“非遗”文化学习和传承的热情。其次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我省的‘非遗’范围比较广,按省名录,有650多项。‘非遗’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所以要因地制宜。再有,就是想办法让人容易接受,这样才有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非遗’文化,去喜欢它。”
省政协委员高佃亮进行剪纸创作。(高佃亮供图)
为了让剪纸艺术能被更多人接受、熟知,高佃亮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良工具。“过去我们用工具,都是自己用自己的。如果你用我的,我用你的,反而还用不惯,不顺手。现在我把它改成就像手术刀的刀头一样,适合每个人用的刻刀,用来刻花。下一步我准备用机械加工刻刀,这样推广起来就会更容易了。”
高佃亮委员告诉记者,改进工具是为了让学习剪纸的人上手更容易些,让大家学得快、学得好,进而喜欢上剪纸艺术。“每个人小的时候都玩过剪纸,用剪刀剪的、用小刀划的,什么样的都有,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没有渠道去了解剪纸艺术。意识当中也没有一个概念,要用什么样的工具。”
在高佃亮委员看来,创新除了体现在工具上,还要从剪纸的内容上创新,吸引更多的人愿意学。“现在我们的剪纸手艺在全国是领先的。接下来就是内容,比如说我自己就以冬奥会举办地——北京、延庆、张家口、崇礼为主线,创作了独具特色的四十八幅剪纸作品。只有这样做,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如果说创新能够让剪纸艺术得以传承,那么好的平台就能让剪纸艺术走得更远。“要整合资源做平台,形成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平台。以剪纸为中心,通过剪纸艺术作品把文化产业园支撑起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带动起来。这是我的想法。”
剪纸作品。(高佃亮供图)
高佃亮委员说,这几年他出国考察过,他带出去的剪纸艺术作品在国外很受欢迎,这也让他意识到搭建平台的重要性。“因为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有了平台,文化产业形成了,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优秀的文化是美好的,不能遗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能是‘遗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