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人们为是否有必要在火车上设置“儿童车厢”吵得不可开交。人们的目光也再次聚焦到列车上的“熊孩子”。
不问自取乱拿东西,公共场所大声尖叫乱跑,乱翻别人东西……没错,这说的正是无处不在的“熊孩子”。出行若有这样的“熊孩子”一路相伴,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不过,在列车上遇上“熊孩子”绝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加之,现在春运大幕已拉开,遇上这样“熊孩子”的几率恐怕也会大大增加。网友感慨:“车厢里只要有一个熊孩子,整个车厢都得完蛋!”
每次出行,我都会祈祷能够在一个小孩子少的车厢,原因无他,怕吵。每次遇到小孩子吵闹不休、上蹿下跳,总有一种过去揍他一顿的冲动。相信,像我一样有过这种想法的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你想休息的时候,这种冲动会更加强烈。
从这方面来看,设置“儿童车厢”似乎倒也说得过去。将吵闹的孩子集中到一起,给他们一个不受约束的“放肆”空间:孩子们闹得痛快,其他乘客也落得清净。看上去是一举两得。
可细细想来,其实并不如想象般美好。抛开其涉及的法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单纯从孩子的安全方面来讲就不太切合实际。
将孩子们都集中到一个车厢,该车厢就很可能成了“游乐场”。孩子们一旦扎推,追逐、打闹……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防不胜防。
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幼儿园教室,老师在场的情况都能闹得把“房顶掀了”,那么,没有老师存在呢?指望孩子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约束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照此逻辑,是不是也可以设置“外放声音车厢”“大声说话车厢”……凡能打扰的就必须隔离起来?
平心而论,这种“隔离”的建议并不是那么友好。
我们都曾幼小,我们都有过“熊”的经历。调皮是孩子最大的天性。好奇心重、好动、爱哭也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对于这点,为人父为人母更容易理解。
所以,对一些孩子的调皮,作为成年人要有一颗理解与包容的心,谁叫他们的名字是“孩子”呢。
即便是孩子在公共场合过分调皮,影响其他乘客正当权益了,可以提醒其父母,行不通,可向乘务人员反映,一起解决问题。
虽然目前现阶段“儿童车厢”仅仅是个建议而已,但若到了落实层面,相关部门要经过严格的论证。
此外,更应看到,建议设置“儿童车厢”背后是,公众不被打扰的诉求及对全民规则意识提升的期盼。
如果家长都能管好自己孩子不过分调皮,如果人们都能在公共场所做到不大声喧哗、制造噪音,如果人们在列车上都能自觉做到不脱鞋、不霸座,如果对一些不良现象乘务人员都能及时制止……
一些孩子的几声吵闹、一些调皮行为,恐怕都可能会化为“童心未泯”的可爱。
当然,公德意识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通过对规则的推广、普及、执行来实现。但相关部门却不能忽视建议设置“儿童车厢”背后的诉求与表达。(郭慧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