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失踪儿童信息印在景区的门票上,2018年河南省一景区用这种公益的举动寻找失踪儿童,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如今,好消息从该景区传来,其中一个被拐的儿童,因为看到了这张照片,找到了自己的亲人。
门票虽小,善莫大焉,如果上边的信息能够帮助失散多年的母女得以团圆,就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这个景区做得好”“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好感动,有爱的事件值得推广”……网友纷纷为这一景区的公益善举点赞。
无独有偶,近日,重庆市一家酒厂定制11万瓶酒,在包装上印上失踪儿童信息的消息引发关注。为寻找失踪儿童,这些做法不失为好点子、好创意,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这不过是企业利用公益进行炒作。
其实,与冷眼旁观相比,就算此类活动有些商业意图,对于那些失踪儿童家庭来说,也还是温暖的、友好的,给他们带去的更多是信心和希望。至少,这也是一种无害的行为。
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为了寻找失散的儿童,甚至可以不惜倾家荡产,但毕竟力量有限,这时候,如何让更多人知道失踪孩子的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
无论是将信息印在景区门票上,还是印在酒盒外包装上,都是为寻找丢失儿童多提供一些线索,让儿童多一条回家的路。然而,由于传播渠道有限,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大海捞针,毕竟因此而让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重新团聚的案例并不多见。
据调查发现,失踪儿童大多是因为走失、离家出走或者被拐卖而与家人分离,尤其是被拐卖,是每个家庭最害怕发生、也是社会不能容忍的事。如果被拐后儿童身份被洗白,再找回可以说是相当艰难。
儿童不是“商品”,贩卖儿童的行为必须零容忍。从现实情况来看,不给人贩子可乘之机,是关乎社会长治久安的事情。
多年来,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反拐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案发数量呈下降趋势。据公安部消息,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上线两年来,共发布3053名儿童失踪信息,找回儿童2980名,找回率为97.6%。借助新媒体和移动应用终端,这些成功案例为那些失踪儿童家庭带去了光明。
但是,当前拐卖儿童的违法犯罪活动仍时有发生。这就提醒着我们,筑牢安全底线,建立打拐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对收买被拐卖儿童行为的违法成本和打击力度,从源头杜绝人口贩卖,迫在眉睫,这也是防止儿童拐卖犯罪事件发生的根本之道。
当然,要想防止儿童丢失悲剧的发生,家长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除了不让儿童离开家长的视线之外,教会他们应对危险、困难的能力和技巧,也是缺一不可的环节。(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