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高校的大学生们大多已经放假回家。而回到家乡的学生们,纷纷晒起自己回家前和回家后的对比照。因为穿着、打扮对比强烈,两张照片风格迥异,一眼看上去判若两人。因此,有学生指出自己回到家后,瞬间“接地气”了起来,一些美女大学生的照片,更是被称作现实版“回村的诱惑”。
回家前是“女神”,回家后就变成了“村姑”,难道是“一夜回到整容前”?形象气质差距之大,让人忍俊不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当一张“辣眼睛”的艺术照与一张黯淡无光的生活照正面PK,结果可想而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吸引了众多网友围观,还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一场关于城乡差距的讨论愈演愈烈。
城乡差距到底有多大?从网友晒出的照片来看,似乎存在明显区别。就如此前流传多年的一个关于城市白领回村后的段子:春节假期,从大城市回来的Lily、Kevin、Vivian们,在村里变回了翠花、王大柱、二妮儿。
但细细察看,照片只是背景不同,在人物穿衣风格、化妆、造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而已。重要的是,两者都难逃摆拍嫌疑,有没有进行过修图处理尚且未知。
因此,看上去的“判若两人”只是表面现象,哪个是真正的“真实”还不好评判。如果由此上升到“城乡差异”的层面,就未免有些上纲上线了。
两张照片,两个环境,两种心情。在大学,在城市,需要外在打扮,因为那里需要有一个成熟的样子,而在家,在乡村,回到自己熟悉的圈子时,自然而然就会卸下伪装,做一个不同的自己。
“在学校里,我想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同学们,每天精致地生活。而回到家,我只想吃吃睡睡,做一个安静的美女。”这是最为真实的真情流露,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显然与城乡差异无关。
不知,在春节返乡高峰期,由晒春节回家前后对比照成功挑起关于城乡差异的争论,发起者到底意欲何为?可以肯定的是,以此来夸大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差异和贫富差异,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撕裂社会情绪。
近年来,类似这样关于城乡差距的话题,往往都能够轻轻松松刷屏,渲染焦虑、不安的氛围。无论是2016年虚构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还是前几天刷屏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这些事件都是通过极具扎眼醒目的关键词,让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问题变得尖锐,引发社会焦虑。
对此,公众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那些“爆款”之所以直戳人心,让人不自觉地点赞转发,无疑是把人的焦虑做成了生意,为的就是流量以及基于流量的经济利益。被蒙蔽的网民要“多长个心眼”了,不被不实信息所误导才是正道。(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