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河北省制定未来4年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规划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澜澜 
2019-02-13 18:01:17
分享:

资料图。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长城网2月13日讯(记者 刘澜澜)2019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战略气象保障能力,发展新型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到2022年,初步建成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

  发展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助力质量兴农

  完善现代农业气象综合观测体系,围绕全省粮食作物、优势特色作物、经济林果种植区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等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优先在30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气象观测站、11个省级农业气象分中心观测基地、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精品园区新建或升级农业气象观测设备;改进完善卫星数据处理和生态灾害遥感监测平台,开展大宗粮食作物和经济林果作物长势与产量监测评估。

  建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完善河北省智慧农业气象数据库,开发省级精细化智能化农业气象业务模块,形成全省气象为农服务基础数据和业务产品一张图展示;实现针对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关信息、产品、资讯的自动定制、智能化推送,发展精细化、个性化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

  重点打造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结合河北省“一环四区一带”规划布局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强化1+11(省农业气象中心和11个省级农业气象分中心)省级农业气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由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和涉农部门、科研院所专家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员组成的为农气象服务团队(专家联盟)的作用,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发展精细化、格点化、基于影响基于风险的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技术,制作满足现代农业需要的动态的、图形图像化农业气象预报预警和评估产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助力平安乡村建设

  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基于智能网格化预报,建立精细到乡镇的无缝隙预报预警体系,发展基于农业农村影响的预报预警业务,充分利用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有效发挥基层防灾减灾队伍作用。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标准化建设。

  推进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全省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完善气象灾害防御基础大数据库。完善气象灾害风险地图绘制技术方法和标准,优先选取山区县和贫困县,逐步编制完成全省分县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图集。完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不断提高风险预警业务产品的精细化水平。发展农业、森林草原防火、旅游等乡村重点行业灾害风险的评估和预警业务。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加强基层气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三下乡”等活动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进农村。提升科普产品技术含量和社会化程度,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全方位拓展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平台,提高气象科普在广大农村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强化生态气象服务保障,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气候资源。针对河北省宜居、宜业、宜游区域,研发不同生态功能区、不同地理位置的气候承载指标,促进生态农业、农村旅游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引导有关市场主体合理开发利用雨雪景观、物候景观、避暑气候、疗养气候等气候资源。加强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小镇”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

  强化生态农业气象服务供给。完成河北光、温、水等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及大宗作物、特色作物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开展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估,提升气候品牌效应。研发农作物天气指数保险产品,有针对性的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

  发展人工影响天气生态修复业务体系。科学布局干旱、冰雹多发的乡村增雨防雹作业站点,提高人工增雨作业对乡镇村落的覆盖度,及时开展精准的抗旱增雨和防雹作业。按照生态保护和修复需求、云水资源特点,以太行山和衡水湖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以植被恢复、水库增蓄水、地下水超采治理等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并稳步开展效果评估工作。

关键词:气象,农业,保障责任编辑:刘澜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