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当地时间2月25日,第11届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闭幕。最终中国队6名参赛者有4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1人获得鼓励奖。团体总分方面,中国队获得第六名。前五名分别是美国、韩国、塞尔维亚、以色列和俄罗斯队。2017年的本赛事中,中国选手曾获得个人第一名,团队第三名。
这个参赛成绩被一些人和一些媒体解读为“全军覆没”,并认定这一结果与之前教育部取消奥赛和升学挂钩有关。
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有想当然的成分,更有一叶遮目不见树林的偏颇。所谓的“全军覆没”在事实上并不成立,事实上中国队的成绩只是与2017年的这一赛事的成绩有所下降,但此次中国队有4人获得银牌,1人获得铜牌,团队也进了前6名。
饶是如此,此次有所下降的成绩也并不意味着中国数学代表队的真实水平。因为,中国队此次只派出了上海的6名队员,相当于省队,但其他国家派出的是国家队,省队与国家队PK,结果谁都清楚。
再其次,即便认为中国是数学强国,或者更可能是数学竞赛强国,也不见得每种比赛和每次比赛都要争金夺冠才算得上捍卫了数学强国的荣誉。竞赛有不可控因素,一支队伍的水平也可能会呈周期性的波动。
从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历年的数据来看,中国队在比赛中的成绩一直有起伏,状态最不好的是2013年和2015年,中国队的最好成绩都只是银牌,团队总排名也分别掉到第13名和第12名。更何况,别人也在进步,甚至水平提高的速度更快于中国队。
既然没有“锅”却又要把这个“黑锅”甩到奥数比赛的禁令上,就更是荒诞不经。在时间上,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自2008年起举办,当时中国各省市已经对奥赛施行禁令,因此,这并非与奥赛有前因后果的直接关系。
同时,更重要的是,即便把奥赛水平当作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其实并不是,只是反映在某一数学分支上的水平),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就真的优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数学水平吗?这也未必。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不仅高于很多国家,而且简直要将科技水平一流的美国中学生数学水平甩好几条街。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以另一项数学赛事为视角,可以看得很清楚,即全美高中数学联赛(ARML)。这项赛事始于1976年,至今已举办43届。中国也已参赛9年,其中中国队7次获得该奖项冠军,2次获得亚军。2018年的赛事中,中国学生第7次获得该赛事国际组团体冠军,大赛总排名第26位,另有4名中国内地学生包揽国际组个人赛前三甲。
以这项赛事观之,应该认定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远远高于美国吧?但是,数学教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专家评估认为,并非如此。
一篇《中美初中数学教材难度的比较研究》的文章从知识含量、推理、运算、背景、探究多个维度,系统比较了中美典型初中教材的难度。与中国人教版的教科书相比,美国的数学教科书在代数上的内容难度显著高于中国,在概率统计等实践性较强的分支差距更为明显。在几何上内容难度相差不多。在高中和大学,中国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已经明显不如美国了。也就是说,在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中国学生的数学优势在高中和大学不再显现。
说到底,就要探讨、了解和明确,数学和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有数学专家总结,数学的目标有三:数学知识和实际应用,开发思维能力,选拔人才。尽管这些目标总结并不完全,但可以看出数学大致的目标,国内很多地方对数学教学在一些时候和对一些人只是侧重于选拔人才,如奥数竞赛。
其实,这只是数学的一个目标,而且并非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目标。所以,教育部禁止奥数竞赛的升级和扩大的做法和方向并没有错,数学的目标应当主要是前两个,选拔人才只是次要的。并且也不能把此次的罗马尼亚大师杯数学竞赛中国队还算是不错的成绩,当成一个黑锅让教育主管部门来担,从而让走火入魔的奥数竞赛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