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与其蹭“流浪大师”,不如回去多读读书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勤余 
2019-03-21 15:34:16
分享:

  谁能想得到,一位看上去穷困潦倒、其貌不扬的流浪汉,竟成了互联网世界风头甚健的“大红人”?记忆所及,上一位爆红的流浪汉似乎还是“犀利哥”。只不过,他的走红靠的是犀利外表,而“流浪大师”沈巍能引起广泛关注,则是因为他的“博学”。

沈巍。

  但或许,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已。让我们感兴趣的,并不是沈巍口中玄妙的国学,而是流浪汉身份与其流畅表达之间形成的鲜明反差。试想,如果这位沈巍先生是一位仪表堂堂、衣冠楚楚的大学教授,即使他愿意和公众大谈特谈一番学问,又有多少人愿意耐心聆听呢?说到底,当我们在观看流浪大师的演讲时,从来不关心他说了些什么,只是从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感罢了。

  这并不奇怪。互联网世界的信息本就是碎片化的。一本正经、严肃深刻的新闻在传播力上往往比不上看点多多、妙趣横生的八卦。在宏大叙事已经丢失其合法性的当下,越是光怪陆离的现象,越能吸引所有人的眼球。可以说,流浪大师的走红不幸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说流浪大师“不幸”,还因为他和许多一心想要出名的网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他不哗众取宠,也无意从中获利,更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就此而言,若我们给予他过量的关注,对流浪大师而言可能未必是好事。在面对镜头时,流浪大师也多次表达过不希望被过分关注的愿望。既然如此,还他一份清静,让他回归到自己更适应的生活节奏中去,岂不是更好?眼下,已经有不少媒体批评拿流浪大师大做文章者只是为了赚取流量。我倒觉得,人们关注沈巍,未必带有十分明显和特别的目的性,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既然流浪大师都已经看淡了人生,如果为了他而在互联网世界上掀起一场大讨论,那多少显得有些荒诞不经。

被垃圾牵绊的大半生。

  其实,这位流浪大师的走红,也在无形之中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身。网上有传言称,流浪大师的妻子和女儿在一场车祸里丧生,让他深受刺激,以致走上了浪迹天涯的道路。这当然只是谣言。但不难看出,人们是多么乐于看到戏剧性的故事。在弱势群体面前,我们是否应该将他们描述得越悲惨越好?弱势群体需要的,从来不是廉价的同情心。这个道理,恐怕还有太多人还没明白。

  更令人唏嘘的,是流浪大师选择流浪的真实原因。20多年前,因为感觉单位浪费物质资源,沈巍自愿捡起了垃圾,但却不幸被人视为异类,从此脱离了正常的人生轨道。这里面自然有其性格上的原因,但旁人给予他的白眼,恐怕也是导致其流浪的罪魁祸首。今天,上海这座国际性大都市正在提倡垃圾分类,将环保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比流浪大师颇为坎坷的人生,这里面的讽刺意味是不言自明的。这并不是要批评当年的单位不近人情(事实上,多年来单位并未停发他的工资),也不是要批评过去的同事不懂环保,而是想提醒所有人,一个社会还是应该给予少数派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歧视、排挤所谓“怪人”,不应该是一个文明社会的特色。

  流浪大师的热度终究是会渐渐消散的。对他来说,这一阵的红火也只是过眼云烟。他曾说,“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的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前者恐怕今生与他无缘,但后者,他仍有可能实践。在此,也不妨给他一些美好的祝福。流浪大师的另一句说得更好:与其关注他,不如回去多读读书。是啊,比起关心流浪大师,我们还是多充实一下自己吧。(李勤余)

关键词:流浪大师,读书,互联网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