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花县今新邑,北地江南古渥城。”转眼间,雄安新区设立两周年了。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如今,这些构想越来越清晰。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雄安新区设立的初心。早在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降低北京人口密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在这种思路下,在北京之外设立一座新城的战略构想逐渐成熟。有关方面对集中承载地规划选址进行多地点多方案比选,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多个回合讨论研究,最终定址在河北的雄县—容城—安新。
可以说,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中之重。
这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内的规划展示中心一角(1月17日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重点承接北京疏解出的行政事业单位、总部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要。
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动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契机推进张北地区建设形成河北两翼,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对首都来说,雄安新区对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将使得北京“大城市病”得到有效缓解。对河北而言,雄安新区也将带动燕赵大地腾飞。
除了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雄安新区设立的一个重要战略意义是发挥对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支撑。
雄安新区着力与北京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市在功能上优势互补,实现错位发展、互利共赢。
加强雄安新区与保定、廊坊、沧州等周边地区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功能,统筹布局生态、产业、交通和基础设施,实行协同规划、产业联动,努力打造协调发展示范区。对京津冀三地来说,这中间充满了机遇。
一家入驻雄安新区的企业工作人员在市民服务中心内展示办理的营业执照(1月17日摄)。
通过设立雄安新区,打造“雄安质量”,将雄安新区打造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这也是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作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绝非传统工业和房地产主导的集聚区,创新驱动将是雄安新区发展基点。
在产业发展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将是雄安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
与此同时,通过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和综合改革试验区,布局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和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平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也就是说,雄安新区将在包括但不限于科技创新领域,打造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的高地、“试验田”,为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开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