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只让“毕业生代表”参加,这是谁的毕业典礼?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凤池 
2019-06-10 16:53:19
分享:

  ●特约评论员 凤池(上海)

  6月8日,苏州大学发布《关于举行苏州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的通知》,其中对于出席典礼的学生的规定,不是全体2019届毕业生,而是“2019届毕业生代表”,引发舆论热议。6月9日,苏大又发布了《关于调整苏州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方案的通知》,将出席对象改成了今年毕业的全体学生。

  前后仅隔一天,苏大就作出了调整,至少能说明两点。一是,学校还是洞察了学生的感受,愿意做出有诚意的弥补行动,这值得肯定。二是,说明要让全体毕业生参加典礼,难度并没有达到无法可想的程度。

  对比前后两次的通知可以看到,不仅在参加典礼的学生范围上,典礼的时间、地点等多处都作了修改。这或许都印证了校方对于此前只让学生代表参加典礼是因为“原定典礼方案受场地座位限制”的说法。不过,通过更换更大场地、典礼分上午场和下午场等方式,难题都解决了。

  但校方还是应从此事中,有一些反思。

  为什么学生这么在意能不能参加毕业典礼?校方该看到,毕业典礼对于毕业生而言,不仅是一道程序、一个过场,而是被赋予了很多情怀和人文意义:它是具备丰富内涵的仪式而非可有可无的形式,是大学生涯的一个完美句号,是对四年大学时光和母校的怀念和不舍,是对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身份转变的自我承诺……学生们需要借助这一庄严的仪式和场合,表达感情、寄托梦想、憧憬未来,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学校有义务以平等的姿态和开放的胸怀,当好服务者,满足他们参加毕业典礼的愿望。

  说实在点,这也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校只让“毕业生代表”参加毕业典礼,那这些“代表”是以何标准选出来的呢?成绩,或是别的?以这些尺度来衡量一名学生是否具有参加毕业典礼的资格,真就公平吗?说到底,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但他们对大学时光、对母校、对未来的期待都是一样的,学校理应平等对待每一个人。如果在大学生涯的最后一段,却要遭受不公平待遇,又让他们如何有信心、有底气在进入职场后,为自己与社会的公平正义鼓与呼?

苏州大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些年,很多大学的毕业典礼花样百出、特色不断,频频让公众击节赞叹。但类似毕业典礼只让毕业生代表参加的现象,苏大不是首例。站在高校的角度,我们当然愿意相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学愿意让每名毕业生都参加,作出有所取舍的安排,肯定有客观原因。但也正如苏大的表现,困难是要人去克服的,而不是用来逃避的,更不是以牺牲部分学生的利益和感受为代价的。关键还在于大学把学生看得有多重,有没有深刻领悟毕业典礼对于毕业生的意义。

  2009年我毕业时,同届毕业的本科生、硕博研究生加起来近两万,而学校的礼堂容量也很有限。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顺利参加毕业典礼,学校早早就制定了周密的安排,时间、场地、场次安排得井井有条,校长还坚持参加每一场,亲自为学生递上毕业证与学位证书。在每场典礼的二楼,坐满了观礼的家长代表。当由校友创作的第二校歌在礼堂响起,当70多岁的老校长与每一名学生合影留念,当家长们欢呼鼓掌,那种掺杂着自豪与感动的复杂情绪,至今想起来仍叫人动容,催人奋进。此次,苏大在调整的通知里也邀请了毕业生家长(亲属)代表参加,这是一种可喜的进步。

  大学毕业典礼,就如每名大学生第一次踏进大学校园一样,是弥足珍贵的体验,日后也是独一无二的记忆,没有人希望有能否参加之分,也不希望“被代表”。希望从苏大的事情中,越来越多的大学能意识到这一点,以平等温暖之心对待每一位学子,方无愧“母校”之称。

关键词:苏州大学,毕业生代表,毕业典礼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