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钢城洗涤厂开业。徐清铭 摄
长城网讯(记者 赵晓慧 通讯员 张文华)记者从平山县财政局获悉,近年来,该县把全面建设高质量财政作为总目标,以预算绩效管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财政管理工作迈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财政工作实现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2018年该县全部财政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
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做大做优财源“篮子”
面对历史上形成的“一钢独大”产业结构,平山县扎实推动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2018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8:51.4:41.8。在坚决压减过剩产能的基础上,依托钢铁产业优势,支持敬业集团“二次创业”,建设总投资了100多亿元的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打造了增材制造、再生资源、军民融合三大板块,建成了全球唯一的全流程增材制造生产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机遇,瞄准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实施了54个省市重点项目,成功引进了泽宏科技、中国CL建筑总部基地、博欧机械人等优质项目。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契机,借势承办省市旅发大会,规划了长230公里的旅游大环线,实施了西柏坡红旅小镇、富力健康养生城、恒大“十里温塘”、滹沱河景观大道等一大批旅游项目。2018年累计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增长30%;旅游收入129亿元,增长35%。
统筹各类财力资源,充实发展资金“盘子”。
平山县坚持“多渠道引水”,广开财税门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2018年共安排一般预算支出429305万元,同比增长33.99%;政府性基金支出83754万元,同比增长11.96%。
立足平山革命老区、移民大县、扶贫开发重点县、省会饮用水源地等特殊县情,该县科学谋划,主动“点菜”,最大程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2018年共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1.53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5.7亿元。
优先保障重大支出。在脱贫攻坚方面,平山县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733.11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32亿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累计投入资金6.6亿元,集中用于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造林绿化等。2018年,该县如期实现了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省倒20和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双目标”。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来。在承办第三届市旅发大会期间,平山县政府投入1亿元左右的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320亿元,保障了旅发大会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今年又通过PPP等融资模式,谋划实施了总投资6.5亿元的滹沱河景观大道项目,进一步拉开全域旅游发展框架。此外,成立平山县财源担保公司,2018年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7.6亿元,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创新财政管理机制,管好政府资金“袋子”
积极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平山县建立了“多增多奖励、高质更受益、激励壮财源、约束促自立”的财政激励约束机制,对西柏坡、平山等5个乡(镇)实施分税制管理,充分调动了各乡(镇)加快发展、培植税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8年全县税收收入达到38.2亿元,同比增长87%,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2.8%,收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制定了39大类1479个绩效指标体系,把绩效管理融入财政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全县绩效自评实现了县直单位全覆盖;建立了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限期使用、超期收回”长效机制,对规定时间内使用不完的财政资金,一律收回县财政统筹安排,2018年累计收回存量资金1.37亿元,安排支出1.03亿元,缓解了财政压力,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全面落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求,强化预算约束,严控预算外支出;建立完善了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将综合债务率始终控制在预警线以下,切实保障了县级财政平稳健康运行。
做好财政支撑服务,助力摘掉贫困“帽子”
着力构建“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投入机制,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为平山县顺利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2018年安排县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00万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7009.75万元。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8032万元,支出比率91.34%。
制定分年度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将项目和资金有效衔接,明确实施主体、责任部门,项目实施及保障措施,确保年度扶贫项目顺利实施,资金高效使用。出台了关于加快涉农整合资金支出进度的意见,成立了多部门参与的涉农资金工作组,对整合资金的使用和支出进度进行全程督导。建立平山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平山县检察扶贫网络平台,公开公示县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情况,接受全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