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通车在即 探访地铁建设背后的故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烟成群 夏永丰 
2019-06-24 15:20:19
分享:

  

西庄站风格简约大方明快敞亮。夏永丰 摄

  长城网讯(记者 烟成群 通讯员 夏永丰)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6月26日即将载客试运营。从一纸蓝图到顺利通车……通往正定新区的地铁承载着众多百姓的期待,也凝聚着众多地铁建设者的辛勤汗水。

  石家庄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1标段是连接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咽喉”,项目工期紧、施工任务重,从2017年10月开工到2018年12月洞通,只用了14个月,同一座地铁站内四台盾构机同时始发,也创下了石家庄地铁修建史的新纪录。

  该工程由中铁建华北公司承建,1标段(简称1201标)由中铁十九局集团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这个标段包括一站三区间,分别是西庄站、洨河大道站至西庄站盾构区间、西庄站至东庄站盾构区间、西庄站至西兆通车辆段暗挖区间。

  让我们走近曾奋力拼搏在一线上建设者,回溯工程建设中的打破常规、“挑战不可能”,看看地铁建设“石家庄速度”是怎样炼成的。

  韩士钊:现场蹲点近半年,施工生产的“保障部长

  韩士钊,2018年7月由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工程部长转任轨道交通公司党委书记,当时正值石家庄项目如火如荼大干快上之际。为了确保石家庄项目“洞通”节点目标,他向中铁建华北公司领导主动请缨,亲自到项目蹲点。

  

       现场盾构监控室成了韩士钊的办公室,他通过盾构监控系统随时了解盾构施工状况,每天从早饭后到夜里22点,始终不离现场,中午与工人、现场管理团队一起吃盒饭。

  韩士钊在项目蹲点的最主要任务,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及时调整各方面资源供给,包括物资设备、技术指导力量、施工作业力量等等,确保施工生产需要。在他的全力协调下,集团公司工程部、安质部人员,轨道交通公司工程部、安质部、物设部、经管部人员多人次现场办公,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公司还从北京项目专门抽调了经验丰富的施工力量支援石家庄项目的施工生产。

  这一系列的协调和支援,不仅满足了1201标项目的施工生产需要,也充分地表明了中铁十九局集团对该项目的重视、对建树“中国铁建”品牌的重视。

 张杰:给四台盾构机保驾护航的“大神”

  1201标段存在着前期进场的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工人新手数量过多、技术骨干力量整体薄弱,工期特别紧(一个月之内下井四台盾构)、盾构机部件老化磨损严重、后配套进场迟缓等等问题。

  

       针对前期的这些问题,中铁十九局的盾构专家张杰从盾构分公司范围内调集优秀管理人员到本标段盾构队伍当中,同时也把技术骨干包括盾构专家引入到队伍中,帮忙协调各方好的资源等进入现场,提出了现场布置的优化施工方案,从而得以在短时间内四台盾构安全顺利下井并完成了顺利始发。

  在施工过程中,面临石家庄盾构区间无水砂层推力大、摩擦力大、极易塌方且要穿越既有线、公路、学校、厂房等危险源。张杰组织召开专家会议,商讨最优穿越方案,并且穿越期间日夜守候在施工现场,密切关注专研盾构参数,提出了一些列穿越危险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实现了安全顺利穿越,得到了石家庄轨道公司业主和中铁建华北公司的一致认可。

 李恒明:工期紧张一天掰成三天用

  项目经理李恒明办事果断,雷厉风行,45岁的他在地铁施工、铁路建设等方面摸爬滚打了20多年,现场经验相当丰富。

  

         回忆起当时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场面,李恒明记忆犹新。“尤其是在2018年7月以后这段时间,车站主体施工现场是一个混合立体交叉的过程,现场多工种、多专业在干活,结构施工队、盾构施工队、暗挖施工……最多时有将近20个不同的施工队伍在同时作业,峰值最高时达到六七百人,作业面全面开花,相互之间的干扰非常大。”李恒明说,那段时间所有职能部门谁都不能擅自离开离开岗位,指挥室内每一天都有领导坐镇指挥。“毫不夸张地说,指挥部一天发出的指令能达到四五百条。”

  李恒明表示,工地施工正常是一天三班倒,但为了抢工期,硬是把队伍转换的时间压缩出来,改成两班倒,占满所有空间,用尽所有时间,每天仅休息五六个小时是常态。“这样高强度的施工持续了半年时间,用掉了一身皮、瘦了10斤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李恒明告诉记者,在施工中,项目部打破常规,制定了完备的方案,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赵辉:“暗挖专家”回到家乡修地铁

  这个项目对于总工程师赵辉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石家庄灵寿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赵辉一直在北京修地铁,这次是作为暗挖专家被引进来的。“得知回到家乡修地铁,当时我的心里是非常自豪的。”赵辉说。

  

        从西兆通车辆段到西庄站这260米的区间是单线暗挖区间,不仅要下穿土质自稳性差的全断面砂层,而且还要穿过高速公路,极易产生塌方,是工程施工的“拦路虎”。

  赵辉说,正常的暗挖就是用小导管注浆,然后靠人一锹一锹往前挖,尽管慢,但每天都会有进尺。这个区间要穿高速公路,预防高速公路沉降是个大问题,这就需要超前加固,每天的进尺特别慢。“好不容易穿过高速公路了,更棘手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塌方。”赵辉告诉记者,当时盾构也已经始发了,盾构施工和暗挖的间距比较小,盾构推进的过程中,扰动了暗挖的底部地层,挖到后半部分极易塌方。

  “我们采取了非常规的防塌方措施,用小导管一品一品注浆,长短导管结合、掌子面注浆,半截半截地挖,减小开挖断面,甚至从地面上找准位置打个眼,从地面往下灌混凝土,填充塌方的区域。”

  “马上就要通车载客了,作为建设者,我们的心情别提有多期待了。”赵辉高兴地说。

  王占磊:背着一天口粮去施工现场

  项目副总工王占磊带领6名新学员开展车站施工。他白天在施工现场,晚上回来还要抽空给技术员讲解每道工序。他时刻对技术员灌输质量意识,“只有严格把控好质量关的技术员才能称为合格的技术员。”

  遇到抢工时,不分白天晚上,王占磊在工地一呆就是十四五个小时。

  

        由于工期紧,本来应该排在前面施工的人防工程被放在了后面,当时其他施工都基本完成,线路上也已经开始跑工程车了,现场的轨道有一部分都通电了,在这种情况下,王占磊没有叫苦喊累,每天早上6点多吃完早饭,就和工人们一起背上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等口粮,下到地铁工地施工,晚上八九点断电后才上来。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小半个月,直到所有人防工程结构施工结束。

   孙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孙大圣”

  “我姓孙,齐天大圣的孙。”项目生产经理孙凯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幽默和豪爽。

  孙凯在项目部有宿舍,但他经常住在施工现场。“施工期间我很少睡过一个囫囵觉,每天半夜都有电话打进来,我索性晚上睡在现场,有问题随时解决。”孙凯告诉记者。

  

          常年泡在施工现场再加上风风火火的性格,让孙凯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

  2018年汛期,车站的深基坑已经开挖了,石家庄突然下起了大雨,当时孙凯心里还是很有把握的,下基坑口那里早已准备了上万个沙袋,足足有五六十公分高。可谁知雨下了一天一夜,还没有要停的意思。“这下我心里着急了,得防患于未然,赶紧催着物资人员去买沙袋。”孙凯告诉记者,按照正常程序购买物资得需要报批,但当时孙凯顾不得这些,连夜让物资人员又购买了一万个沙袋,保证了工程不出现意外。

  渣土车运输问题、旋挖钻机施工避开高压线问题……正是靠着孙凯的“大圣”性格,许多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关键词:地铁, 石家庄, 中铁责任编辑:烟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