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时代印记——信心
从青霉素到生物医药 共和国医药长子书写新时代蜕变华章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贾芳 周杨 宁晓雪 李全 
2019-07-03 11:35:00
分享:

【写在开篇的话】

  从1949年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光景。岁月沧桑,脚下这片大地曾在贫瘠与动荡中汇聚着亿万儿女奋发向上的昂扬斗志。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奋斗者们用生命书写着的共和国的华章。壮丽70年,山河巨变,中国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路上砥砺前行。即日起,我们将用镜头记录下铭刻在燕赵大地上的时代印记,以此来反映中国经济70年风雨变迁与奋斗者不熄的无畏与执着。

视频:共和国医药长子书写新时代蜕变华章

  长城网讯(记者 宁晓雪 李全)1949年,在中国,一瓶用来消炎用的青霉素售价接近于一克黄金。

  1952年,全国的抗生素产量是0.03吨,换算成常用单位是60斤。而那一年,中国人口总数为5.74亿,许多人因感染而失去生命。

  几年后,曾售价数倍于黄金的青霉素降为几毛钱一支,而这,源于当时亚洲最大的抗生素厂崛起于华北平原。

  第一章 空白

  1953年12月31日,国家计委正式发文批准抗生素厂、淀粉厂建在石家庄。那里,是最初的华北制药。

  自此,五湖四海的建设者将命运与这座药厂联系在一起,与一支可挽救国人生命的抗生素捆绑在一起。

  在那个生产火热的年代,建设者们用面对困难永葆信心的时代精神,将滹沱河畔点燃。

  第二章 从零到一

  1954年,上海姑娘陶静之从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专业毕业,分配到华北制药厂。两年后,陶静之结束实习回厂,陪伴她上火车的只有手指大小的玻璃管,里面仅有不到一克青霉素菌种。

  进口菌种不稳定、售价高昂,是摆在生产面前的拦路虎。为了选育自己的菌种,陶静之和华药的技术人员们拼命工作、反复摸索尝试,在青霉素育种这片大海中打捞着绣花针。

  1958年12月,中国第一株青霉素新菌种诞生,结束了菌种依赖进口的历史。

  从零到一,再到无穷大,此后华药先后支援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抗生素生产,开创了中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

  第三章 新纪元

  从1958年6月3日,华北制药厂第一批青霉素下线起。六十一年风雨沧桑,华药人为国制药、为民制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代华药人以改革创新激发出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从单一抗生素生产到化学药制剂、生物药、健康消费品、农兽药、原料药五大产业,从“四大素”当家的老牌药厂到涵盖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肾病、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等近千个品规的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华药人通过战略再造、管理再造、文化再造重塑着他们的辉煌。

  后记:岁月更迭,华北制药正在悄然蜕变。而不变的,则是华药人面对困难永葆信心的鲜艳底色与“为国制药、为民制药”的责任与担当。

关键词:责任编辑:宁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