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8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会议在唐山市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指出,唐山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坚持政治站位、规划引领、改革创新、担当作为,强化标本兼治,运用市场机制,层层压实责任,推动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7月27日至28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会议在唐山市召开。这是会议现场。长城新媒体记者 庞晓玮 摄
印象中的唐山,“钢铁围城、重化围城、污染围城”,大地震带来的创痛,更是不能忘却。而今,当我们再次走进这座城市,一个个显著变化,一道道亮丽风景,生态环境和城乡面貌的新印象和新标签令人刮目相看。
唐山南湖生态旅游景区,从一片废弃地和采煤塌陷区,到唐山的城市绿肺,完成了从煤炭开采、沉降,到修复、再生的历史性演变。
长河是唐山的母亲河,但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沿岸陆续兴建了近百家采砂场、选矿场,无序排放对生态环境和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随着长河河道整治生态修复攻坚行动的全面启动,一张清水润城的巨大画卷正在铺开。
7月27日至28日,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会议在唐山市召开。这是27日,王东峰、许勤率领全体与会代表,实地观摩迁西县长河生态修复综合整治工程。长城新媒体记者 庞晓玮 摄
废弃矿山迹地变身“唐山花海”,百里环城水系“清水润城”……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直观的,于无形中凝聚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大共识和澎湃力量。
而变化背后,既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使然。
从源头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多项措施并驾齐驱,全面发力、持续巩固项目成果,瞄准的是让蓝天碧水“回归”城市,彰显出唐山市由“灰色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的决心之大。
今年年初,一则“唐山市600多家单位和个人共获支持资金2.37亿元”的消息震撼人心,这不仅为企业科技创新装上了“加速器”,政府的公信力也令人放心。
优化调整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结构,真金白银、实打实地支持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手腕,狠抓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城市绿色发展,这是唐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关键所在。
今年7月28日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3周年,也是唐山抗震救灾43周年。当此之时,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暨乡村治理工作会议选址唐山,不仅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唐山市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的肯定,更是对河北省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工作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寄予了厚望。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唐山等地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加强改进工作,争取新的更大成效。”省委书记王东峰如是强调。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唐山等地的实践表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既关系长远发展,也是百姓的致富之路。
当前的河北,产业结构偏重、能源和运输结构不合理、水资源严重短缺、绿化率偏低等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尚存,要想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除了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之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落到实处。
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取得扎实成效,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正徐徐展开。(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