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年老后活得怎样,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方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张田勘 
2019-08-01 16:54:10
分享:

  ●特约评论员 张田勘(北京)

  7月2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中国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但是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也就是说,中国公民有8.3年的时间带病生存。

  人均预期寿命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有很大的差别,为了说明两者的差异,先要弄清平均预期寿命的真正含义。

  所谓人均预期寿命,是有时间限定的,2018年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是指在2018年出生的人平均可以活到77岁,而在2017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6.7岁,是指在2017年出生的人平均可以活到76.7岁。因此,预期寿命不是年代和寿命的简单加减,因此,并不意味着2018年的中国人又比2017年的中国人增长了0.3岁,而是指每一年出生的人都有不同的预期寿命。

  其次,平均预期寿命是一个平均数,不是指2018年出生的人都可以活到77岁,具体到每个人,可以因为遗传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预期寿命,有的能活到超过77岁,但有的还活不到77岁。

  但是,无论怎样,每一年的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卫生条件的改善、经济收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的改善,都会提升不同时代不同年份出生的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与中国70年前出生的人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相比,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文明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

  接下来,可以来看人均预期寿命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的差异。前者可以理解为,人活着,但可能活得不是太好,甚至比较痛苦,既可以表现为失能或部分失能,需要他人照顾,也可以表现为由于衰老得更快、器官和功能退化加剧,以及有各种疾病而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后者意味着,人不仅活着,而且是健康地活着,没有失能,或者即便是轻微失能,但生活还能基本自理,因此没有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即便有,也可能比较轻微。

  因此,人均预期寿命既可以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对照,但又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二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不同。这也意味着,不能只是追求预期寿命的增长,更要寻求健康预期寿命的提高。

图为护士在检查生病老人输液情况。来源:人民日报

  在这方面,中国在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截至2018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49亿,65岁及以上人口约1.67亿。但是中国老年人整体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1.8亿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

  未来健康中国行动更要注重科学传播和引导,让人们从小就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们不仅要达到预期的寿命,还要让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差值尽可能地缩小,达到零距离是最理想的状态。

  2017年针对40至64岁公民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三成人不知道自己年老后可能失能,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失能时间在1年以下。由于认识不到可能失能,在年轻时期也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抽烟酗酒和熬夜是常态,以致年老时失能的时间会显著增加,也就加大了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时间,使得较多的中国老人活得很不如意。

  下一步,健康中国行动需要从科学观念和行为上传播和指引人们为缩短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差距而努力。这个差距越小,人们生活得越幸福,反之就会很痛苦。

关键词:预期寿命,健康,文明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