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挪出穷窝窝 奔向新生活
——丰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见闻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绍冰 
2019-08-06 18:49:30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 吴绍冰 通讯员 韩春明 李建坤)“感觉像做梦一样,老了老了还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日前,在丰宁满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人才家园小区,刚刚搬进新楼房的贾淑杰老两口笑得合不拢嘴。

  山青水绿,群芳争艳。7月初,住在人才家园小区的老住户陆续迎来了他们的新邻居——易地扶贫搬迁户。

  “我以前住的那里,吃水困难,打也打不出水,真受罪。”贾淑杰夫妇原来住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天桥镇四道沟门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按照扶贫搬迁统一规划,贾淑杰一家终于走出了大山,住进了新楼房。

  为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难题。近年来,丰宁把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作为解决贫困人口长期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综合服务配套融合,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丰宁已经建设集中安置项目28个,集中安置4080户、10068人;同步搬迁1630户、3947人。

  科学规划,精准识别,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

  “我们新搬的这套75平方米的两居室,一共花了9000块钱,和白送的一样,还是国家政策好。”7月22日,刚刚入住新房的方中奎正在摆放新买的家具。根据丰宁易地扶贫搬迁方案,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只要掏上3000块钱,就可以住上由政府建设的25平米的住房。

已入住的人才家园小区。李婷婷 摄

  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就要让他们有地住,住得起。丰宁“全面落实政策标准,坚决不碰政策红线”,严格执行建档立卡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平米、人均自筹3000元、同步搬迁人均自筹1万元的政策红线,实施精准搬迁,并对全县171个贫困村逐个进行踏查认定,确保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经过最终踏查认定,确定全县搬迁人口规模10882人,其中建档立卡6680人,同步搬迁人口420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率达到61.4%。

  创新模式,五区同建,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

  “现在我们不仅住上新房,还找到了工作,俩人一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呐。”在人才家园安置区紧邻的脱贫产业区温室大棚里,55岁的白金亮和老伴正忙活着。今年5月份,老两口从四闸口河道沟搬进了人才家园安置区。安顿好家里,老两口第三天就上了班。

搬迁户在配套的产业园区大棚内劳作。李婷婷 摄

  搬迁容易搬“心”难。扶贫搬迁,贫困群众看的不只是住房,更关注搬迁后是否有生计、可致富?这是对易地扶贫搬迁的最大考验。为此,丰宁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创新推行县城集中安置住宅区、脱贫产业项目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土地复垦区、土地流转区统筹规划建设的“五区同建”的闭合式易地扶贫搬迁模式。

  在集中安置住宅区,记者看到白墙红顶的房屋,干净宽敞的水泥路,货源丰富的超市……3223户搬迁户陆续搬迁入住。紧邻集中安置区的东侧,就是脱贫产业区,164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个。不仅如此,依托经济开发区企业集中的优势,可集中为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均实现1人就业。同时,设立综合配套服务区,配套建设商住综合体、长途客运站、公交枢纽站、开发区医院、第七小学、开发区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搬迁户就医、就学、出行、娱乐、购物。

搬迁户在小区内休闲娱乐。李婷婷 摄

  在张百万村,推土机不断轰鸣,一片片平整宽阔的耕地向远方延伸。这是丰宁规划的土地复垦区,在整村搬迁的基础上复垦土地92亩,用足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资金收支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复垦土地及搬迁户原耕地进行流转,建立土地流转区,解决原有耕地闲置问题,增加搬迁户租金收入。“我家这次流转了21亩地,一年能有2100元的租金收入。”搬迁户王文生高兴地说。

  产业先行,多重覆盖,确保搬迁群众“能致富”

  走进张百万村,设施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人影婆娑,人们正忙着育苗。张百万村是该县28个集中安置点之一,该村将村民搬迁后闲置的部分耕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发展奶油草莓、麒麟西瓜、大棚育苗、山地苗圃、中草药种植等项目,不仅让土地增了产,更让搬迁户增了收。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有效保障,也是移民搬迁户实现能致富的基础。”丰宁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方志勇说。

  按照“产业扶持、多重覆盖,强化就业、稳定增收”的原则,丰宁县委县政府针对每个贫困搬迁户都制定了一套扶持计划,一户一策,找准稳定增收脱贫渠道。首先,依靠光伏带动,实现“一重覆盖”。通过4个集中式光伏电站、171个村级光伏电站实现光伏对贫困搬迁户扶持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搬迁户,通过安排光伏电站维护、护草、河道管理、保洁服务等扶贫公益岗或临时劳务报酬形式带动1348户稳定增收,每户每年收益6600元以上;对无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搬迁户,通过光伏奖补或设置家庭公益岗形式带动1332户,每户每年补助资金3000元以上。

在扶贫微工厂里,搬迁户在接受技能培训。李婷婷 摄

  “搬出大山,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就业问题。配齐产业,以产业带就业,是丰宁实施的‘二重覆盖’”。方志勇介绍说,丰宁对28个集中安置小区,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同步建设产业园区24个,实现“一区生四金”——通过自主经营164户搬迁户挣到了现金,通过股份合作273户搬迁户挣到了股金,通过就地务工529户搬迁户挣到了薪金,通过土地流转284户搬迁户挣到了租金。同时,通过“政银企户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等金融扶贫,年带动400多户;开展旅游扶贫带动218户;入股扶贫龙头企业分红1733户;扶贫车间带动150户。在此基础上,计划为每个集中安置小区配套建设一座手工业扶贫车间。

  集中搬迁户都有了就业保障,分散安置的搬迁户怎么办?丰宁采取的办法是“精准覆盖”。对于分散安置的230户建档立卡搬迁户,通过扶贫公益岗、临时劳务报酬、光伏奖补实现全覆盖——到户种养业扶持52户,入股分红83户,培训务工118户,土地流转26户,确保户“分散”政策“不散”。

  “户户有营生”落到了实处。目前,全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共涉及建档立卡搬迁户2680户、6680人,其中享受一项后续扶持政策的有833户、2075人,享受两项政策以上的有1847户、4605人。

关键词:责任编辑:曹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