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视频|康保二人台:小戏大舞台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蔡洪坡 刘潇 
2019-08-19 09:24:00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蔡洪坡 刘潇 报道

  8月9日,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主持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座谈会,听取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

  在座谈会上,省十二届政协委员,康保县文化馆馆长、康保二人台艺术团业务团团长姚桂萍的发言受到关注。

  发言前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饶有兴致地询问了康保二人台的一些情况,并寄语康保二人台,希望这一剧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走出康保,走出河北,走向世界。

    8月14日上午,一场保护传承非遗二人台的研讨会,在张家口康保县二人台剧团召开。省市县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各级二人台非遗传承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总结成绩,谈问题,共商传承发展事宜。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康保二人台取得了优异成绩,在保护传承中不断实现新的发展。从村野小调登上大雅之堂,从坝上小城到唱出国门,康保二人台的舞台越来越大。

 “万花丛中一点红”

康保县广场上矗立着康保县二人台的雕塑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 摄

 

  二人台是不仅是康保最靓丽的文化名片,也是河北乃至国家的瑰宝。

  很多人不禁要问,二人台究竟是什么?为何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事实上,二人台是个小戏曲剧种,主要盛行于晋、蒙、陕、冀四省,在我省又以张家口地区为主。

  二人台来自民间,反映群众的日常生活,喜怒哀乐,曲调高亢激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乡土气息浓郁。

  二人台又分为东西两路,康保为东路二人台发源地。2006年,康保二人台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康保被文化部评为中国二人台艺术之乡。

  在康保,有句俗语来表现康保人对二人台的喜爱,“赤犊犊唱到头发白,一辈子离不开二人台”,意即对二人台的喜爱贯穿康保人的一生,是无法割舍掉的。

  在内蒙古,同样有句俗语“狗咬的都是二人台”(即,狗叫声都像是二人台的腔调),说明二人台在内蒙古民间传播之盛。

  一些文化名人也不吝啬笔墨,对二人台大加赞赏。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一次民间文艺汇演结束后,郭沫若曾赞誉康保二人台是“万花丛中一点红”。1961年,老舍在内蒙古呼市看毕二人台演出后,当场作诗一首,“亲切二人台,民间歌舞来。春风扬锦帕,飞蝶百花开。 ”二人台给不少文人骚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人台唱到了国外

康保二人台走出国门演出登上欧洲时报 姚桂萍供图

  据考证,二人台可追溯至元时期,有“元曲遗韵,民族华声”之称。流传至今,盛衰相递转。

  上世纪末,康保县二人台剧团遭遇困境,人员流散。由于剧团不景气,发不出工资,剧团就给大家放了假。大家撂下演出,各谋生路去了。姚桂萍也做起了服装、化妆品生意。“我不是做买卖的料,人家说便宜点吧,我就便宜了,结果就是挣不到钱,只有站在台上唱戏,才是最适合我的。”回想起那段岁月,姚桂萍觉得有一丝荒唐。

  剧团萧条没落,时任康保文化局领导坐不住了,“二人台不能断了香火”,文化局决意要重振剧团,重振二人台。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建立名录体系,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困惑中的县剧团看到了曙光。康保文化局审时度势,抓住机会申遗。二人台从唱腔、服装、曲目等等形成一个系统性材料,报了上去。2006年,康保二人台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喜讯传来,震动全县。这让二人台发展跨上了一个大的台阶。这之后,各级领导部门也意识到了二人台的魅力和重要性,对二人台的支持力度也与日剧增。

  不仅仅是局限在康保县,康保二人台开始走出康保,走出张家口,走向全国。

  晋、蒙、陕、冀四省轮流举办二人台邀请赛、全国范围内参加非遗展示演出,康保二人台还应邀走进清华大学、天津音乐学院汇报演出。不仅如此,康保二人台还走出国门,远赴法国巴黎、荷兰鹿特丹演出。

  看戏的村民在哭

康保县二人台剧团在康保县青龙村进行演出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 摄

演出中的姚桂萍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 摄

  8月11日临近中午,康保县青龙村,康保县剧团送戏下乡,要给青龙村奉上一场演出。为了照顾到村民干活,剧团特意将时间安排在村民中午休息时间。

  搭场地、化妆,一切准备就绪后,二人台熟悉亲切的旋律响起来,村民们陆陆续续从家里走了出来,找好看戏位置落座。静待好戏上演。

  《借钱》、《挂红灯》······一曲接着一曲,既有二人台小戏,也有二人台特色鲜明的干嗑。

  40分钟的现代戏《好亲家》是压轴戏。戏中,儿媳对婆婆百般刁难,就连女儿母亲也看不下去了,母亲亲自到女儿家教育劝诫女儿要孝敬公婆,在母亲的劝诫下,儿媳幡然醒悟,表示要痛改前非,最后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包起了饺子。

  剧情取材于农村生活,贴近老百姓日常,语言幽默风趣,情节感人,现场观看的村民,哭了笑,笑了哭。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在看戏中得到宣泄释放。

  “很多戏都有教化劝导功能,很多村民看了戏之后,就反思自己,一些紧张的邻里关系、婆媳关系慢慢就缓和融洽了。”二人台剧团团长吴建国说。

  演出进行中,记者注意到,还有村民举着手机,在进行网络现场直播,一个坝上小村的小戏演出,通过互联网可以让全国各地的网民看到。

  演出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村民在意犹未尽中,各自散开回家, 不少村民为了看戏,连中午饭都没顾得上做。

  “剧团一年下乡演出有300多场,多的时候,剧团一天要演3场。”吴建国说。无疑,二人台填充了康保人的空闲时间,丰富了精神生活。

 如果有艺校能开设课程,该多好啊

康保县城。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 摄

  这些年,康保二人台取得了骄人成绩。但不能忽视的是,同样面临着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困境。

  24岁的王泽是剧团里的青年演员,新生代。年纪不大,但是他已经到剧团六七年了。他是这些年进剧团的最后一批。

在剧团排练的姚桂萍 长城新媒体记者 刘潇 摄 

  受到周围长辈的浸染,王泽从小就接触二人台,十几岁时,他投身二人台,在去呼和浩特市艺校学习深造后,被招入了县剧团。

  “我是因为热爱喜欢才从事了这一行,不管怎么样,我相信只要努力付出了,就会有个好结果。”王泽喜欢表演,剧团演出之余,他还积极尝试参加一些电视节目的录制,“我已经通过了央视《黄金100秒》的海选总决赛,近期要去现场录节目。”不仅如此,他还通过快手直播,将平时的演出放在网络平台,和喜爱二人台的粉丝互动。

  县剧团副团长张宝从1981年进入剧团,已经从艺将近40年。在他看来,目前二人台很受重视,发展环境很好,“工资待遇有保障,办公条件也有很大提高。”但是,也面临着体制机制不灵活的障碍,一些年轻人觉得挣钱少,就业成问题,就不愿意学。“一些没成家的年轻人干几年就走了,留不住人。”

  除此之外,姚桂萍也认为,二人台要实现大的发展,还需要一些外部支持。“比如,我们需要好的导演,为我们编排大戏。”

  2016年,县剧团编排了一部现代大戏《泥土情》,剧本以康保县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农业第一线的农业专家康爱国为原型,讲述了主人公康爱国长期扎根农村,解决了扶贫攻坚中一个又一个农业科技难题,并及时把科技知识转化为惠及百姓脱贫的成果,弘扬了农业科技人员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

二人台现代大戏《泥土情》演出视频截图

  该戏排完后,在张家口工人文化宫连演三场,取得了空前的轰动。这部戏是剧团排的首场现代大戏,为了排这部戏,全团上下全部出动,数十人投入到这部戏中,加班加点排练。这场戏的成功,也验证了二人台不仅能唱小戏,还能演大戏。

  “平时我们都是自己编剧自己排演,很难突破,想要上一个台阶的话,还得请专业导演给我们指点,帮我们编排。”姚桂萍感受颇深地说道。

  姚桂萍介绍,内蒙古有多所艺校开设了二人台课程,专门培养专业人才,但目前河北省、张家口市还尚无艺校开设相关课程。只是在早年前,县剧团办过艺校,因为学员少而停办。一些有心学习二人台的年轻人只好去内蒙古学习,之后就留在当地发展。

  “我们的演员专业水准是可以的,希望能跟省艺校这样的专业院校,联合培养青年人才,我们也渴望好导演来给我们排戏,让二人台不断取得新的跨越发展。”姚桂萍说。

关键词:文化责任编辑: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