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视频|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这才是当代农民该有的样子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甜肖 
2019-08-26 09:24:58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路钦淋

  从承德市区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高速公路,穿山越岭,一路驶来,满眼绿色。           

  8月20日,记者在四合永镇玛琥沟村村民乔玉龙的木耳大田里看到,一个个菌棒竖在田里,如正在接受检阅的部队般整齐。

   乔玉龙的木耳大田里一个个菌棒竖在田里,如正在接受检阅的部队般整齐。长城新媒体记者路钦淋 摄

  马上就是采摘木耳的好时节,五十出头的乔玉龙的心情比木耳还急,一大早就在地里忙活了。记者看到,绝大多数的菌包已经长出黑色的木耳“宝宝”,菌棒上厚实的木耳从一排排小孔上钻了出来,十分喜人。 

  乔玉龙今年种植了17万棒黑木耳,把一斤多锯末用塑料薄膜包裹成圆柱状即为一棒。“一棒可净赚1元钱,17万棒就是17万元!”乔玉龙自豪又知足。

  老乔前些年在东北做木材生意,上了岁数,回乡的念想便越来越迫切,2015年回到家乡当上了“职业农民”。

  围场职教中心三农服务中心教师陈啸天与乔玉龙在田间交流种植经验。长城新媒体记者路钦淋 摄         

  “一开始我对农业一窍不通。正赶上村里邀请县职教中心教师对村民进行黑木耳种植知识培训,我成了第一批学员。现在我也成了半个木耳种植技术专家,都可以出去讲授种植技术啦!”一年四季田间地头伺候,老乔的脸被日头晒得黝黑,但说起当这个“有学问的农民”,他很得意。   因为被知识“武装”过,他种木耳也透着知识味儿:水怎么浇、温度怎么控制、多久可以采收……他都按着上课老师教的“规矩”来,从不来半点马虎。

 菌棒上厚实的木耳从一排排小孔上钻了出来,十分喜人。长城新媒体记者路钦淋 摄

  有知识就是不一般。老乔种植的木耳颜色纯、个头均,品质高、口感好,市场非常紧俏。买家们都反映:有多少收多少。以前很多担心种植的风险,都在观望的村民也都放下了心中的担忧,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我们村像乔玉龙这样的种植大户有四个,每个大户会带动10多个小户,让有种植经验的大户带动种植。”围场职教中心驻四合永镇玛琥沟村第一书记张凤杰告诉记者,为带动更多村民脱贫,村集体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做担保,鼓励贫困户通过土地、劳务、资金等参股入社,解决贫困户生产没项目、管理缺技术、销售没门路的难题。

  围场县职教中心在多个乡镇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教学点,定期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科技知识。图为县职教中心教学基地之一。长城新媒体记者路钦淋 摄

    “使贫困农户从根本上脱贫,就必须加强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实用技能。”围场职教中心三农服务中心陈啸天介绍说 ,为让村民更好掌握黑木耳种植实用技术,提高产业致富能力,县职教中心分别在四合永镇、棋盘山镇、城子镇、山湾子乡、银镇乡、蓝旗卡伦乡、燕格柏等乡镇投资10 万元,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教学点8 个,定期为村民传授种植、养殖科技知识。2018年仅黑木耳种植培训就达2010 人次,玛琥沟村参加培训人员三年来达900人次。

  “有了强大的后盾,咱就能甩开膀子带着大家伙一起奔小康了。”乔玉龙双手提起长满了黑木耳的菌棒乐呵呵地说,村里的支持、黑木耳的丰产、市场价格的稳定,大大增加了种植户的信心。

   如今,黑木耳成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全村共有370户,黑木耳发展到80万棒,仅临时就业就有100多人,临时工资性收入近40万元。

   “当职业农民每天和太阳对抗,人晒黑了,木耳变靓了,大伙的荷包更鼓了。”玛琥沟村越来越多的“乔玉龙们”眉眼间的笑意藏不住。

关键词:职业农民,承德围场,木耳责任编辑:郭甜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