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 筵怡 摄
长城网8月27日讯 8月27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时代 新担当 奋力谱写繁荣美丽幸福 辛集新篇章”新闻发布会。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辛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与中共辛集市委副书记、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田军,共同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主持。实录如下: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田德锋。记者 筵怡 摄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出席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和雄安新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先生,请他围绕“新时代 新担当 奋力谱写繁荣美丽幸福辛集新篇章”这个主题,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辛集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同时,我们还请来了中共辛集市委副书记、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田军先生,他们将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王书记作介绍。
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记者 筵怡 摄
中共辛集市委书记 王现坤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辛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近64万热情好客的辛集人民,对省政府新闻办安排辛集专场新闻发布会及成就展表示衷心感谢,对各位新闻界朋友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
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这次辛集专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新时代 新担当 奋力谱写繁荣美丽幸福辛集新篇章”。我和田军市长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辛集发展的巨大变化,共同展望新时代建设繁荣美丽幸福辛集的美好未来!
我们辛集,是河北省确定的两个省直管市之一,所以有机会来到这个省内一流的平台向大家展示。为了使大家了解辛集、走进辛集、感受辛集,我首先向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介绍一下辛集的基本情况。辛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经朝代更替、建制变迁,到唐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定名为束鹿县。1986年3月撤县建市,更名为辛集市,2005年3月被省确定为首批扩权县(市),2013年4月被确定为省直管市,拥有与设区市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辛集是一座名人辈出的城市。辛集人杰地灵,近代以来,先后涌现出著名画家、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著名诗人、《军歌》词作者公木,著名作家、散文《挥手之间》作者方纪以及著名画家任率英、著名戏剧家任桂林等一大批在国内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辛集是一座因商而兴的城市。辛集人重商意识浓厚,特别是辛集皮革,始于明、盛于清、兴于今,素有“辛集皮毛甲天下”之美誉,明清时期与山西祁县、太古、平遥一带同为中国的“金库”,辛商与晋商并称“钻天的束鹿,遍地的老西儿”,有“直隶一集”之称。直到现在,一提起辛集,人们就会想到辛集的皮革,目前辛集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皮衣皮草生产基地和亚洲最大的绿色环保制革基地,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和“中国裘皮毛皮服装之都”,辛集皮革已成为辛集最响亮的一张名片。辛集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辛集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诗洋画海金束鹿”之美誉。玉雕、皮贴画、农民画是辛集三大特色文化产业,今天我们带到现场的农民画制作,前些天在中央民族大学进行了专题展览,并多次走出国门到欧洲国家进行交流展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辛集人历来重视教育,辛集中学、辛集一中教育质量闻名遐迩,为国家输送了一批批栋梁之才;市一中女篮曾连续9年蝉联全国中学生女篮冠军,连续2年荣获世界中学生女篮冠军;今年5月19日,我市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皮都”杯2019辛集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打响了“辛马”品牌,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市、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运动休闲旅游城市。辛集是一座创新开放的城市。清道光年间,辛集人就走出家乡到武汉开办酒厂,首创玻璃瓶装酒,有“束鹿酒业半条江”之称;改革开放以后,辛集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我国出口美国、秘鲁的第一批鸭梨就出自辛集。今年3月,辛集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成为河北省第三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敞开了辛集对外开放的大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辛集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作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同全国和全省一样,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新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960平方公里辛集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这里,可以用几组数据对比来说明。一是经济实力变化之大前所未有。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96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5.5亿元,分别比建国之初增长1396倍、3114倍。三次产业结构由1949年的79:4:17优化为2018年的10:57:33。二是城市发展变化之大前所未有。新中国成立之初,辛集市建成区不到1平方公里,1986年撤县建市时建成区面积仅6.9平方公里、人口6.8万人,如今建成区面积33.6平方公里,比1949年扩大了30多倍、比1986年扩大了近5倍,城区人口31万,比1986年增长了24万余人。三是人民生活变化之大前所未有。2018年,辛集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35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亿元,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56元,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辛集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市、全国幸福小康百强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成为镶嵌在华北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70年岁月沧桑巨变,70年征程波澜壮阔,70年发展蹄疾步稳,70年成就硕果累累,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比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省直管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王东峰书记到辛集调研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推动辛集走上了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新跨越”:
一、坚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奋力推进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近年来共谋划实施总投资1035亿元的市级重点项目280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12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65%,是改革开放以来项目质量最好、科技含量最高、市场潜力最大的时期。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打造了空浮轴承、精密互感器等20多个全国性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引进建设了溅射靶材、线性滑轨、3D盖板、石墨烯等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形成了生态皮革服装和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智能、新型显示材料“1+3”主导产业格局。坚定不移抓科技、引人才,与中科院、清华、北大、北科大等12家高端科研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设立石碧、贺泓等院士工作站1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22家,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市。
二、坚持以城市提质扩容为载体,奋力推进城市建设实现新跨越。围绕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以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利用规划为契机,启动了占地面积8.8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和25平方公里的东部新区建设,推动城区面积和人口规模向中等城市跨越。围绕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启动了声势浩大的全域大拆违,共拆除各类违占违建3735宗、腾退土地22462亩,拆出了公平,拆出了正义,拆出了发展空间,赢得了全市人民的支持和点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的充分肯定。围绕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借势大拆违,修建公园游园17个、便民市场9个,打通断头路42条,构建了“十纵十横”的中等城市道路框架,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验收,城市的知名度、宜居度、美誉度明显提升,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显著增强。
三、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奋力推进乡村面貌实现新跨越。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王东峰书记到辛集调研时提出的“一减四增”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节水农业,培育发展了马兰农场、新安海维等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节水小麦、辛集鸭梨、旧城香椿、张古庄草莓、万隆食用菌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地域品牌。特别是东张口村博能盛诺公司与京东合作,种植有机绿色、“可追溯”皇冠梨,价格翻了好几番,打靓打响了辛集优质梨果品牌。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仅2019年就累计投资7902万元,先后推行了农村垃圾第三方清理,开展了纳污坑塘治理等工作,并强力实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同时,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以乡村道路、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新修改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新建改造中小学及幼儿园60所、农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推动了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四、坚持以蓝天碧水净土为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环境实现新跨越。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推动皮革、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强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燃煤锅炉淘汰、农村散煤治理等重点任务,创新建立覆盖城乡的大气污染监控网络,率先在全省推行环保设施分表计电工作,推动了空气质量持续好转。2018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72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162微克/立方米下降55.6%;优良天数达到173天。在水污染治理上,大力实施“多水联治”,投资12亿元高标准实施地下管廊、东部排渠、污水深度处理、南水北调配套、东部湿地等重点工程,实现了建成区黑臭水体“清零”,提前完成2020年整治目标,出境断面水质实现连续稳定达标排放。在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上,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制革垃圾暂存场污染土壤修复、复耕工作;投资2.3亿元建设国惠制革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实现了制革污泥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利用。同时,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组织开展了全民参与、覆盖城乡的全域大绿化,全市造林绿化面积32037亩、292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7%,超过全省平原县20%的规划目标,被评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市。
五、坚持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奋力推进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民生连着民心。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2018年在省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今年确保高质量完成全部脱贫任务。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愿所盼,每年都实施一批民心工程项目,2018年,民生支出30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7%,实施就业、教育、医疗等市级民心工程12件;2019年,市财政民生预算支出44亿元,占全部财政预算支出的80%,谋划实施市级民心工程30件,坚决全部按期完成,兑现承诺。同时,创新开通“市委书记群众直通车”,办理群众反映问题5142个,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以上,涉及民生问题的上访量下降80%以上,得到了省委领导批示肯定。目前,辛集党风正、政风清、民心齐,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来的同心奋斗,在全市上下凝聚形成了“攻坚克难、拼搏竞进、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辛集精神,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省直部门、兄弟单位、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
新时代、新担当,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竞进、奋发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繁荣美丽幸福辛集新篇章,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优异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田军市长愿意回答各位记者朋友们的提问。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谢谢王书记。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一、新华社:据我了解,辛集市1986年撤县立市,在城市建设上一直走在河北省县级市的前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辛集市城市面貌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县(市)。请问,辛集市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谢谢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城市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检验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这个“火车头”。可以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建设方面,辛集市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基础。自1986年撤县立市,辛集在城市建设上走过了33年的发展历程,在全省算是起步较早的,我们在立市之初就提出了创建园林城市的目标,相继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全国百佳明星县市。特别是近年来,我们以省直管体制改革为动力,围绕省九次党代会和“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的发展定位,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体现和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功能布局日益完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品位明显提升,辛集也从撤县建市之初面积6.9平方公里、人口6.8万的小县城,发展到现在33.6平方公里、31万人口的初具中等城市规模的城市,特别是我们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国字号荣誉,圆了辛集人30年的创园梦。在工作中,我们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布局。规划设计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纲,纲举才能目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当前,我们正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要求,聘请国内知名专业规划设计机构,按照“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发展定位,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水平编制我市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区”,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线”,特别是在突出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衔接好经济、社会、产业等发展规划,确保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有机融合到一张图上,实现“多规合一”,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空间、绘就蓝图。同时,加紧编制完成综合交通、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专项规划。力争到203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0万人,把辛集打造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较大区域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的特色功能节点城市和高品质中等城市。
二是坚持以拆违整治为抓手,强力破解城市发展瓶颈。城市发展必须要有空间,而散布在城区的一宗宗违占违建却像一颗颗“毒瘤”,不仅影响着城市发展,还在深层次上形成了社会的不公,蚕食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对此,我们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声势浩大的全域大拆违活动。在拆违过程中,我们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一条红线画到头,所有违法建筑一律无偿拆除,先后依法拆除各类违占违建3735宗、腾退土地22462亩,全部用于重点项目、基础设施、造林绿化,自拆率达到95%以上,未发生一起因拆上访事件。比如,通过拆迁,使我们谋划酝酿多年的投资6.2亿元的辛集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2亿元的申科电子产业园项目得以顺利落地建设,近年来共谋划实施重点项目280个,总投资1035亿元,为辛集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同时,通过大拆违,我们还建设了公园游园17个,打通城市断头路42条,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城市呈现在市民面前,得到了群众大力支持和拥护,可以说通过拆违,拆出了士气、拆出了公平、拆出了发展、拆出了产业、拆出了效益、拆出了绿色、拆出了民心,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胜利”的大拆违精神,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被多家主流媒体刊播,极大提升了辛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坚持以完善功能为重点,加速推动城市扩容提质。围绕城市“扩容”,我们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实施了25平方公里东部新区、8.8平方公里高铁新区规划建设,努力推动城市规模实现新一轮扩张。在东部新区,我们谋划建设了一座占地200亩的三级医院、一座占地2693亩的大学城和一个占地640亩的通用机场项目。目前,三级医院已进入招标阶段,大学城项目即将签署合作协议;通用机场项目现正在抓紧立项。同时,围绕建设内畅外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我们正在积极跑办雄商高铁与石济客专衡水铁路枢纽北西联络线项目和清魏高速石衡石黄连接线项目,将一举解决辛集没有直通北京、天津和雄安方向的高铁,以及南北高速通道不畅的问题,打造形成京津2小时通勤圈和雄安1小时通勤圈,使辛集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围绕城市“提质”,我们在新建一批公园游园和打通城市断头路基础上,大力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提升工程和环城水系修建工程,启动了总投资15.9亿元的教育路跨石德铁路立交桥等14个重点交通项目以及22个市区道路项目建设,努力为市民提供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生活环境。
四是坚持以精细管理为目标,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城市三分建、七分管。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步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洁净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正在积极整合数字化城管指挥平台、空气质量监测平台以及公安、交通、防汛等视频监控网络平台和市民政务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智能化的城市智慧管理服务体系。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围绕提升城市蓄水功能,在市区三纵六横主干道铺换了渗水砖,在8个公园建设了集雨池和集雨沟,同时,还谋划实施了工业路地下管廊改造工程和渠系联通工程,并对19条市区积水点路段地下管网以及连接市区排水管网的六前排渠、辛深排渠等进行了全面清淤改造,城市防汛排涝能力明显提升。在洁净城市建设上,全面推行“以克论净”,健全完善环卫保洁长效机制,对城区范围内636万平方米道路,全部纳入市场化服务项目范围,对建成区内城中村实施高效保洁全覆盖,城市管理和服务的科技化、一体化、网格化、精细化、洁净化水平明显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和高品质中等城市为目标,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优先加强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热、排水、绿化、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按照中等城市规模,高标准编制《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统筹加快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今年,我们要加快推进4所城区中小学、三级医院、全民健身中心、固废处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并尽快启动建设城市规划馆、文化艺术中心、城市音乐厅,打造高标准“城市会客厅”。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千方百计增加社会资金投入,努力做好经营城市这篇大文章。三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域大拆违,继续发扬大拆违精神,推动大拆违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由国省干道沿线向县乡道路沿线延伸,由乡镇驻地向村庄延伸,不断巩固和扩大大拆违成果。四是进一步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要达标”的思路,以国土绿化三年行动为契机,以持续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动力,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增绿工程,努力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大幅提升城区绿地率、森林覆盖率,大幅改善人居环境,让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
谢谢各位。
中共辛集市委副书记、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田军。记者 筵怡 摄
二、河北广播电视台:辛集市历史上工业基础雄厚,皮革服装、钢铁、化工等都是传统支柱产业,现在的境况如何,在全国、全省都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辛集的转型升级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介绍一下辛集市这方面的情况?
中共辛集市委副书记、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田军:好。辛集自古就有“河北一集”称号,在历史上与山东一村(周村)、河南一店(驻马店)等地一样,都是北方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商贸集散地,孕育形成了历久弥新的辛商文化,带动了辛集特色产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依托石德铁路、307国道等交通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优势、人才技术优势,集中实施了工业化改造和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在当时闻名遐迩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学习的样板。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县建市以来,我们通过建设国家级工贸小区、省级工业聚集区、经济开发区,创优环境、完善平台,有力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生态皮革、钢铁机械、精细化工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近年来,我们抢抓信息化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培育发展了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材料、信息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构筑形成了具有辛集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我们以“绿色、品牌、高端、国际”为方向,着力提升皮革服装产业整体设计能力、营销能力和环保管控能力,“皮都辛集”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以“专业、智能、精细”为重点,着力加快钢铁业提档升级,加速向产业高端和尖端发展,努力打造科技钢铁、绿色钢铁、生态钢铁、旅游钢铁。以退城入园、提高门槛为抓手,强力实施化工业整合重组,形成了辛化集团、飞天石化、金谷油脂、九元化工、诚宇科技等一批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隐形冠军”。同时,对具有传统优势的银粉、泡塑、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以开展“百企转型”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严格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加快推进企业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现代管理方向转变。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我们主要抓了3个产业链条:一是高端装备制造,以金士顿公司“全国首创、国际先进”的空气悬浮轴承、高速永磁电机等技术为支撑,自主研发了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打破了国外长达13年的技术垄断,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向新能源、军民融合等领域快步迈进。在新能源领域,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空压机,与国内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家,及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商,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少数能够与国外同类产品同台竞争的品牌。在军民融合领域,自主研发的箔片动压空气轴承,可使小型航空发动机重量减轻15%、成本降低20%,目前,已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部分军工企业展开了合作。二是新型显示材料,近年来先后引进了美星OLED中间体及液晶材料、冠靶溅射靶材、叁迪曲面玻璃盖板、冀雅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了上下游协作配套、聚集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叁迪曲面手机屏项目,国内独家采用百级洁净车间,和黄光微细光刻工艺,光刻胶膜厚度比传统产品薄四分之一,技术成品一次通过率达到85%以上,远远超过传统工艺30%-40%的水平。今年4月份已经正式投产,年内可形成500万片产能。大家所用的手机,其屏幕可能用的就是辛集产品。冠靶科技溅射靶材项目,企业负责人就是国家行业标准的牵头起草人,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该项目属于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项目,已与国内显示屏行业一线公司进行了技术交流和产品对接,年内将形成年产1600套高性能溅射靶材的产能。三是信息智能,依托仪器仪表、电子传感器等优势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申科电子、辛芯指纹芯片等产业为主体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正在实施的省重点项目有3个,申科电子科技园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内可形成年产300万只智能电量传感器、2万套高低压成套设备、20万套环保在线监测器的能力。10天前,省生态环境厅在辛集市召开了“河北省环保设施分表计电工作现场会”,对该产品进行了现场观摩推广。‚辛芯指纹芯片系列产品项目,今年将形成年产50万片指纹半导体芯片和配套设备的产能。ƒ物联网产业园项目,将围绕军民融合电磁防护、智能传感器、电网自动化设备等领域,形成若干产业发展“引爆点”。
上述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人才储备、产业配套合作、市场引领等方面都很有实力、很有前景,都具备在短时间内形成年产值百亿元的规模,必将成为促进辛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谢谢各位。
三、河北日报:通过我们记者近期采访了解,辛集市近年来深入实施“科技强市、人才兴市”战略,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引进高端人才、建立研发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引擎”。请介绍一下辛集市在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近年来,辛集市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布局调整为契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科技强市、人才兴市”战略,定政策、建平台、引人才,开创了辛集创新发展新局面,被评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市、中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市,是省科技厅确定的厅市会商工作试点。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三抓”:一是抓引智,吸引高端人才为我所用。我们与中科院、清华、北大、北科大、华北电力等12所国内顶尖科研院校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关系,并大力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辛集行”活动,先后邀请100余名院士、专家到我市调研指导授课,为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特别是我们由市委书记、市长带队,多次“三顾茅庐”拜访相关领域院士,以诚心、技术和产业感动了多位院士、专家,中科院院士、皮革首席专家石碧,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唐任远,中科院院士、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赵振东,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工程与力学专家刘暾等12名院士先后在我市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设立合作项目90余项,在这些院士的指导帮助下,我市的生态绿色制革、精密机械制造、生态环境治理、新型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重大突破。同时,我们还设立人才引进、自主研发等奖励基金,市财政出资设立“博士楼”50套,每套面积近100平米,价值80余万元,供博士以上高端人才使用,在辛集工作满5年将予以产权过户。目前,已有19名高端人才入住“博士楼”。二是抓基地,提升优势产业科技含量。我们以金士顿轴承、申科电子、腾跃公司等骨干企业为依托,以中科院、清华、北大、北科大、中铁院等为支撑,着力打造空气悬浮轴承、精密互感器、聚氨酯高铁材料等20多个全国性产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得到了省领导和发改、科技、工信、商务等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市金士顿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国外垄断,现已拥有空气悬浮轴承和高速永磁电机两项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是我省向京津地区输送科技成果的重点企业。东峰书记和许勤省长先后到金士顿调研指导,并相继作出重要批示。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亲切鼓励和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在2018年底谋划启动了总投资2亿元、占地80亩的空气悬浮技术产业化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万套氢燃料电池空压机、2万套中央空调制冷离心压缩机、1000套工业级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的生产规模,着力打造“百亿级”的空气悬浮技术产业基地。三是抓扶持,放大优惠政策激励效应。近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试行)》《辛集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加大了对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科技发展中的推动引导作用,设立了1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担保贷款、2000万元的天使基金,切实加大对科技工作的扶持力度。2017年,市财政在支持科技发展方面支出达到7800万元、同比增长390%,2018年达到1.5亿元、同比增长近200%,在全省位居前列。2018年,我们成功举办了辛集市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24个获奖项目中有11个被列为省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家企业得到院士关注,获得省级奖励资金200余万元;今年8月上旬,我们又举行了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涌现出了新磁性材料在高频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污水处理生化氮磷一体剂、半导体指纹传感器芯片等一大批有创意、有内涵、有转化力的优秀成果,让我们倍感振奋、倍感欣慰、倍受鼓舞,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提供最优惠的政策、资金服务,帮助这些项目实现由科技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建设更多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方面,在招才引智上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创业精英到辛集创新创业。年内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500人以上,培养高技能人才300人以上。另一方面,落实好“厅市会商”制度,打造更多高端科技研发平台。依托金士顿公司,加快争创国家级空气轴承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打造我省高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杀手锏”;依托马兰农场、金谷公司等企业,加快建设节水农业、谷物食品、废弃油再利用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加快建设辛集市工业设计中心和国际创意大师坊,吸引更多设计机构和国际级、国家级设计大师进驻辛集。我们要通过持续的创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为辛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的“科技引擎”。
谢谢各位!
四、人民网:皮革服装是辛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面对人民群众对服装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辛集市的皮革服装产业发展的“一枝独秀”,还走上了意大利米兰、俄罗斯莫斯科等国际高端展会。请问,辛集市在皮革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
中共辛集市委副书记、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田军:好。辛集因商而兴、因皮而盛。提起辛集,人们大多会自然想到其久负盛名的皮革服装。有一句民间谚语,“比干制革广川郡,回龙镇上买轻裘”,回龙镇就是我们辛集市的木丘村,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辛集皮革业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到明清时期,辛集皮革服装已经蜚声海内外。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辛集皮革业为国家建设、生产发展和群众需求作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县建市以来,辛集皮革业更是得到长足发展,先后建成了全国首个皮革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皮衣皮草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绿色环保制革基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命名为“中国皮革皮衣之都”。目前,全市拥有各类皮革生产企业1400多家,其中规上企业166家,涉及从业人员16万余人,其中技术研发和专业设计人员1200多名。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产业振兴发展的安排部署,积极引导皮革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工业设计、大数据、个性化定制等因素,融入皮革服装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做优主导产品,做靓知名品牌,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和整体实力,着力推进“中国皮都”向“国际皮都”迈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设计引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厅市会商”试点为契机,引导创新资源向皮革产业集聚,不断提高整体创新能力。目前,全市皮革服装行业拥有1家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了市工业设计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开发生产了皮衣、裘皮、羊绒等八大类服装,稳步占据国内外中高端市场。我们不断加大重点企业与知名院校的沟通合作,组织企业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开展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引进高水平设计人才,目前已有10多家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入驻我市。在引进理念、技术、人才的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多家皮革服装企业与国内顶级设计科研院校及国内外服装设计大师合作,在北上广深等地建立研发设计机构,将一大批款式新颖、引领潮流的时尚产品推向市场。
二是实施名牌战略,打造品牌质量优势。通过广泛宣传、创新机制、分类指导,打造“育牌、创牌、用牌”的品牌建设体系,形成了“企业创、政府奖、部门推”的品牌创建工作格局。先后培育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著名商标33个,有41个皮装品牌被授予中国真皮标志,37家企业通过ISO9001认证,名牌拥有量在全省同行业名列前茅。特别是近年来,通过举办辛集时装周、皮革博览会和行业峰会,组织皮革企业以“辛集展团”形式参加意大利米兰、莫斯科、土耳其、上海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召开产品推介会、新品订货会、名优产品万里行等活动,向外界宣传推广辛集名牌产品。在米兰裘皮展上,当地知名公众网络媒体以“辛集展团又来了”为标题,对我市参展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在俄罗斯成衣展上,形成了“辛集的皮革服装做工质量、款式不亚于欧美品牌”的认识;在刚刚过去的7·8辛集国际时装周上,商务部进出口商会和省商务厅、省贸促会的领导对展会的档次效果感到惊讶,表示明年要把辛集时装周,办成商务部和贸促会两部委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展会。再过一个月,我们将举办第27届9·28皮博会,诚挚欢迎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到辛集来,切身感受一下辛集的热情,感受一下辛集人民的热情,感受一下辛集皮博会的热情,我将在辛集等着大家。同时,我们持续发力强化品牌宣传,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协会倡导的模式,整合资源,抱团取暖,投资3000万元,进行精准广告投放,宣传国际皮革城和名优企业产品,打破“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瓶颈。通过打造辛集区域品牌,允许达到要求的中小企业统一使用,由“鹤立独行”向“雁阵齐飞”发展,把“中国皮革皮衣之都”品牌叫得更响。
三是强化项目建设,延展产业链条。坚持把健全产业链条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实施“微笑曲线”战略,引导企业从产品制造向两端高附加值环节拓展。以“整合重组、扶大扶强”为抓手,累计投资5.65亿元,将原有108家制革企业提升整合重组为36家,通过产品、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同时,聚焦上下游产业进行“建链”,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加新品种,近年来,成功研发推广了牛皮革、裘皮革等新产品、新工艺,造就了派克服、毛革一体服装等引爆消费市场的“明星产品”。在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培育了皮都工匠坊、名花皮革博物馆、国际创意大师坊等皮革创意企业。
四是完善服务配套,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坚持以“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不断研究服务政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打造皮革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研究制定了皮革服装产业五年振兴计划。市财政出资1000余万元,设立企业纾困基金,支持企业上市、发债融资;设立皮革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主持标准制定、荣获质量奖、商标认定、参加展会的企业,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资金支持;在搭建平台方面,以辛集国际皮革城为龙头,建设了毛皮交易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为皮革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对辛集来说,皮革服装产业既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新时代的希望。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更优的政策、更好的环境、更奋发的作为,全力推动皮革服装产业发展,坚定迈出“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步伐,全面实现由“中国皮都”向“国际皮都”的跨越。
谢谢各位。
五、长城网:我们发现,辛集市每年都谋划实施一大批利民实事、民生工程,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请介绍一下辛集市这方面的工作。
中共辛集市委副书记、辛集市人民政府市长田军:好。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党心。民生工程就是暖心工程、就是民心工程。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每年都有计划、有系统地建设一批民心工程。看看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我们就抓什么、推进什么,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做起,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市财政每年民生支出的增幅都在30%以上,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让民生实事更加契合民心民意。今年,我市首次实行人大代表投票确定民生实事项目。我们通过“辛集发布”这个平台,利用一周的时间,广泛征求全市群众意见,收集群众留言863条,梳理整合有效信息409条。通过筛选,汇总出15个群众最为关切的事项。经市第九届人代会四次会议票决,确定其中12项作为2019年的民心工程。民心工程确定后,我们按照“双创双服”要求,将其分解为30项具体任务,分别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逐一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步骤、进度安排和考核监督、问责追究制度。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展开。
二是坚决打好扶贫防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提前一年完成现有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目标,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扶贫微工厂、政策托底等措施。同时,进一步健全防贫机制,抓好健康扶贫、社保兜底扶贫、教育扶贫等措施,落实市乡村三级帮扶干部大排查制度,防范因病、因灾、因学致贫返贫风险。
三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辛集的一大特色。我们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针对群众对享受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针对辛集产业跃升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着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填补空白”,不断把辛集的教育名片擦的更亮。在学前教育方面,紧跟城市化建设步伐,针对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现状,将机构改革后腾退的办公用房进行改造,用于补充公立幼儿园的不足,目前3所幼儿园已整装一新,9月份即将正式开园,可以有效改善幼儿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努力解决“乡村弱”“城区挤”“大班额”“择校热”等普遍问题,自2011年以来,连续9年投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7万平方米。今年,在市区集中实施了4所中小学校新建项目,明年秋季开学将全部投用,可以有效满足现有城区中小学生就学需求。在职业教育方面,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投资1.5亿元,扩建市职教中心,结合辛集产业发展,为22家重点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满足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北京微视酷公司,携手组建VR虚拟现实培训基地,在全省率先将VR技术纳入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在高校建设方面,强力推进与高等院校交流合作,与清华、北大、北科大等知名院校合作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借鉴外地办学经验,在城区东部谋划建设一所大学城,目前正积极推进。
四是努力修好农村致富路。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我市着力把农村道路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护、高效率运营,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90公里,公路密度135.6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农村公路1165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90%,2018年被评为河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今年,我们又在争创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征途上发起了冲锋号。
对于其他的民心工程,比如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城乡居民健康工程、食品安全促进工程、平安辛集建设工程、文化体育提质工程、供电用电保障工程等,都在有条不紊推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不断增强,更加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成果。
谢谢各位。
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辛集市作为省直管市,在放管服改革与营商环境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高科技项目当天考察、当天签约、当天落地的“辛集速度”,令人震惊。请问,辛集市在这方面有什么创新做法和举措?
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王现坤: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辛集工作的肯定。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优良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更是城市发展的竞争力、生产力,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哪里营商环境优,人才、资本、项目就流向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外资。”辛集作为平原县市,地上无山水、地下缺资源,之所以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始终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勇于解放思想、敢于自我革新,以更彻底的放权、更有效的监管、更优质的服务,努力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
一是努力做到效率一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实行了“大审批”制度,将18个部门的315项审批职能向市行政审批局整体划转,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落实并联审批、联合审图和联合验收机制,大力推行“多证合一、百证联办”,打通了服务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最后一公里”。特别是我们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建成了政务服务管理系统,238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可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网上办理率达到92.2%,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二是努力做到服务一流。以开展“双创双服”、“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动力,我们各位市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认真落实包联重点企业、包联重点项目等包联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村街企业、项目现场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千方百计解难点、治痛点、疏堵点,在一线推动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三是努力做到开放一流。进入新时代,辛集市外向型经济更加繁荣发达,全市共有外经贸企业1100多家,与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经贸关系。特别是今年3月25日,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封关运营,成为全省第三家B型保税物流中心。目前,保税物流中心已与欧盟、日本、俄罗斯、北美、南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进出口关系,与国内外38家进出口公司签订了周转仓储协议,年内进出口额将达到100亿元,3-5年内将打造成立足河北、辐射京津、服务全国、联通全球的现代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商贸服务中心,成为辛集最佳的进出口平台、招商引资平台和对外交往平台。
下一步,我们一是要牢固树立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全力发挥保税物流中心作用,积极拓展国际化资源、市场和客户,切实加快通用机场和航空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加速形成“内有海关、外有商会,上有飞机、下有高铁”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把辛集打造成对外开放新高地。二是要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结时限,确保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5%以上、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材料减少60%以上、证照批文办理结果电子化率100%,政府投资类、核准类社会投资、备案类社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70个、58个、55个工作日内,企业开办时间不超过5天;继续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坚决做到政府定价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只减不增”、标准“只降不增”。三是要持续推进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努力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营商环境。辛集将以最开放的胸怀、最务实的作风、最优惠的政策、最高效的服务,打造政策高地、投资洼地和创业福地。
谢谢大家。
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 田德锋
感谢6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王书记、田市长的精彩发布与答问。由于时间关系,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