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砸手机、限头发长度……“为你好”就对吗?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西蒙 
2019-08-29 17:47:51
分享:

  ●特约评论员 西蒙(北京)

  “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一经发现,立即劝其剪短”。近日,山西范亭中学出台的“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校方表示,这些措施学生认同,将会长期执行。(8月28日中国新闻网)

  尽管这个“最严校规”引起了不小争议,但校方还是坚决执行,可见其中或许有其能自洽的逻辑。在报道中,也有学生表示:“学校出发点是特别好的,它是为了我们学生的学习。”无独有偶,2017年,媒体也曾报道,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了“手机销毁大会”,竟然有几十部从学生手里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猛砸砸烂。学校却声称:“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

  这些案例都说明,所谓“最严校规”并非一地独有,是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耐人寻味的是,校方的解释也很像,都是“为了学生好”。事实上,有关“最严校规”的争议,不必放在制定规范的动机上,显然学校和家长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和进步,只是具体处理方法,的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以一种极端方法处理一种极端现象,未必是合理的。相比强令禁绝式的教育,积极引导恐怕更重要。比如,想防止学生沉溺于手机游戏或网络,真的有必要毁掉手机吗?没收手机后,由学校代为保管,等高考结束后将手机还给学生,岂不更好?更何况,手机作为学生的私人财产,学校真的有权力摧毁手机吗?即便有“为了学生好”的目的作为前提,难道就不需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益了吗?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当媒体发出呼吁和建议后,类似的“最严校规”仍然存在,而且相关部门也基本上不介入对“最严校规”的调查,似乎也听不到太多当事人的负面声音。这到底是为何?

  其中的难言之隐,恐怕并不是一般的新闻报道和评论中呈现的那么简单。我有不少朋友在高中时也遭遇过类似的“最严校规”的限制,尽管已经高中毕业十年了,但在他们的记忆里,必须剪短发(男生留平头、女生留齐耳短发)、必须按时作息(午间和晚上休息时,都有老师查房)、必须一起吃饭(近乎军训式的管理)等等,都是长期存在并被学生默认的规定。至于玩手机、谈恋爱更是绝对禁止的事情,似乎多数人对此也没有异议。其中的原因并不复杂:他们大多来自并非名校的基层中学,家庭条件也一般甚至不好,高考成了这些大多数孩子改变命运甚至帮助家庭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拥有了绝对权威,只要是有助于提高成绩的,哪怕适度侵犯学生隐私、休息的权利,学生和家长也不在乎。其间,恐怕也有其无奈之处。

  尽管如此,还是要注意教育的引导方式。学校的管理,要在“提高成绩目的论”和“人生成长目的论”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固然不能让一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但也要注意方式,过度的压抑有时也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管理十不准,校规,教育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