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营造文旅共融共兴的良好生态 沧州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素描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段永亮 苑海宁 张军 
2019-09-19 22:09:44
分享:

  长城网讯(记者段永亮 沧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苑海宁 沧州日报记者张军)天蓝、地绿、水清,花团锦簇,郁郁葱葱,如今的大运河成了沧州市民朋友圈里争相转发、点赞的“网红打卡地”。蜿蜒的大运河自沧州腹地穿行而过,千百年来,大运河文脉如血脉流淌,滋养着城市与人们,孕育着风土与人文,与沧州这座城的一切已然融为一体。

  大运河是沧州的根和魂。作为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沧州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打造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城市重要标志。

生态大运河。张军供图

  把运河还给人民

  清晨,漫步在占地约1200亩的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内,满目苍翠,清新的河水气息令人心旷神怡,来散步健身的人们络绎不绝,享受着大运河带来的休闲红利。今年68岁的秦大爷对记者说:“我是在这运河边上长大的,对大运河有说不出的感情,现在天蓝、地绿、水清,空气好,心情就好,感谢政府给我们老百姓提供遛弯儿休闲的好地方。”

  2018年,沧州以打造“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沧州城市重要标志”为目标,审定通过《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概念性规划》。沧州市委书记杨慧提出,要全面开创沧州“运河时代”,还运河于人民。

  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先决条件。沧州始终将“规划科学”放在首位,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论证、国际征集规划方案、全社会参与的思路,借鉴雄安新区等先进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经验,聘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组建专家咨询团队,为大运河文化带规划设计工作全程把关,提供技术支撑。

  以大运河城市区段规划为重点,沧州制定了“1+3+N”规划编制体系,“1”是指《沧州市城市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作为统领性文件,明确沧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思路和主要方向;“3”是指三个总体性规划,即《沧州市城市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总体规划》《沧州市城市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城市设计》《沧州市城市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N”是指包括夜景照明、堤坝设计等在内的多个专项规划。

  目前,沧州市全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着力构建“林水相依、绿廊相连、绿块相嵌”的大运河绿色长廊。根据沿线林业现有基础和特色资源,沿大运河河道(不含城区段)建设宽度不低于2000米的绿廊,植树造林力度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明显,为广大市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好去处。

夜晚的运河景观。段永亮 摄

  文化和旅游共融共兴

  蜿蜒的大运河自沧州穿行而过,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景观,也造就了沿线独有的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

  厚重的运河文化犹如涓涓河水生生不息,衍生出沿线丰厚且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名扬天下的武术、杂技等文化。千百年来,这些文化在运河两岸不断发展、传承,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沧州市大运河城市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建亭说:“结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我市将深入挖掘运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运河旅游产品。对运河流经县(市、区)进行整体开发建设,突出地域文化,打造大运河核心精品旅游区,真正擦亮大运河这张城市名片。”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5周年。5年前,沧州东光连镇——吴桥第六屯段南运河及连镇谢家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5年来,沧州认真梳理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将沿线164处物质文化遗产和2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成一条历史文化“项链”,并着手从市级层面完善系统性文物保护工作方案,加强对重点文物和文化的保护传承。

  在泊头,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当地整合历史文化、工业、生态、红色等多重旅游资源。尤其是全长1.9公里的大运河景观带项目,“运河之链”、山楂树广场、码头文化雕塑等亮点频现,集风貌保护、文化展示、观光休闲于一身,成为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感受运河文化的绝佳去处,也在潜移默化中带动泊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今年,沧州更是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推进“吴桥杂技文化名镇、东光生态文化名镇、泊头铸造文化名镇、沧县旧州古文化名镇、沧县武术文化名镇、沧县运河小吃文化名镇、青县红木文化名镇”建设,注重凸显曲目、美食等运河元素,将大运河文化带衍生至产业带和经济带。

生态大运河。张军供图

  构建大运河绿色长廊

  绿色,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最美底纹,也是这条千年运河的灵魂所在。沧州始终立足传承大运河生态文明目标,打造生态沧州、绿色沧州,通过空前绝后的植树造林力度,再度扮靓大运河沿线。

  位于清风楼的大运河两岸的廊道上,垂杨柳郁郁葱葱,绿色连成线,一眼望不到尽头。市民张胜利说,“只要在家,我基本上每天都来这儿打卡,早上散步健身,晚上遛弯儿消食儿,离不开这绿色生态,更离不开这大运河的味儿。”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是文化工程,也是生态工程。”沧州市市长梅世彤称,为了更好还运河于人民,沧州市系统实施了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生态修复全覆盖等工程,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建设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

  2018年以来,沧州市将大运河沿线造林绿化工作列入重点工作事项和考核内容,沿建设绿色长廊,并布局森林公园、家庭林场、桑果采摘园、林果观光区、林业体验园、绿色生态休闲区、运河生态公园等。迄今为止,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先后完成造林38.8万亩。

  东光县明确了三个绿化园区、三个森林公园、三个苗木基地、三个采摘园区以及运河所有沿线村庄各建设一个家庭林场。今年4月,在东光县氧生园森林公园里,一场以“健康欢乐跑”为主题的马拉松健康跑活动,吸引众多沧州市民和马拉松爱好者参与其中。

  不止东光,吴桥、沧县、运河区等大运河沿线县(市、区)均闻令而动,先后完成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造林35.6万亩。一时间,大运河沿线遍布植树造林的场景,一个个森林公园、生态走廊、家庭林场、采摘园、休闲园“破土而出”。

  在抓好大运河沿线绿化工程的同时,该市还组织开展了大运河垃圾处理、河道清淤、拆迁拆违、生态修复“四大工程”。以运河区为例,今年以来不断加大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力度,让运河两岸重换新颜。截至4月底,累计拆除违建70多处,拆除面积3800余平方米,清理垃圾10500余立方米,美化粉刷墙体9950平方米。

关键词:沧州大运河,变革,文化,旅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责任编辑:宁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