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特别关注|北纬41度的“甜”(上篇):乡亲们吃上了“草莓饭”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杨亚红 马宁  
2019-10-31 09:12:05
分享:

长城新媒体记者 杨亚红 马宁 通讯员 张凤天

  10月23日,深秋的坝上地区尚义县最高温度16摄氏度,日头照在身上暖暖的,当地人都说我们遇上了这个季节难得的好天气。出尚义县城沿着S241省道一路向南大约半小时的路程就能看到一大片温室大棚。

  2018年尚义县人民政府与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谋划、共同建设了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基地选址在尚义县中南部坝下山区红土梁镇。项目一期占地300亩,共有大棚178栋。

10月19日到20日,省长许勤到张家口调研检查。这是许勤在尚义县考察草莓种苗繁育基地。 记者 孟宇光 摄

  10月19日到20日,省长许勤到张家口调研检查。许勤深入尚义县,检查督导脱贫攻坚和首都“两区”建设等工作。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是北京对口帮扶项目,建成“基地+农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许勤对北京市的帮扶表示衷心感谢,充分肯定基地注重品质品牌提高附加值的做法,强调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根本出路。

  “如果没有这个基地,我哪有机会出去学习?”

  来采访前,得知草莓种苗繁育基地有位63岁的主力,叫忻龙忠。

  “叔,您这是在干嘛啊?”

  “在起垄,为了明年打基础。”

  “我看这还是个技术活,每行都得特别整齐。”

  “那是,打齐了后看着也好看,再放槽的时候也好弄。”

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航拍景。资料图

  和记者说话,忻龙忠手上的活也没停下。有将近100个棚,土地已经平整完,现在就等着起垄定槽,为明年栽种草莓苗做准备。因为园区现在只有一台起垄的机器,忻龙忠说活儿得抓点紧,争取一个月内干完。

  “我听说,您是这草莓园的主力啊?”

  “可以这么说,这园里的活,我基本都能干。”

  平地、起垄、放槽、铺膜、栽苗……对于忻龙忠来说,样样不在话下。今年4月份,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开始招工,忻龙忠第一批报名。因曾种过草莓,忻龙忠被顺利录取。可到了园里后,看到一排排标准化的大棚,忻龙忠心里有些犯怵。

工作中的忻龙忠。长城新媒体记者 马宁 摄

  “原来也接触点,但就是‘瞎种’呗,挂就挂几个果,不挂就完事。”昌平区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全国知名草莓苗繁育和鲜果生产企业。借助昌平区对口帮扶尚义县的机遇,该企业承租并管理经营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

  “咱们这块的工人大部分是煤矿下岗的职工,还有一部分种过菜。但是基本都没接触过种草莓。”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斌告诉记者,为了让当地的务工人员尽快熟悉怎样栽种草莓,他们挑选了几位专门送到北京去学习技术。也因此,忻龙忠有机会去到北京培训学习。

  “栽培就是深不埋心,浅不露根,还有弓背向外。不然埋心它不活,浅了把根露出来还不好活。挂果开花都在弓背这边,弓背向外能见着阳光……”如今,说起栽植草莓,忻龙忠张口就来。“如果没有这个基地,我哪有机会出去学习?想都别想!”忻龙忠如是说。

  “钢板人”成了草莓园的主力

  忻龙忠家住红土梁镇榆树湾村,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每天只能打打零工,自打来到草莓园工作,他每个月至少都能收入3000块钱。

  “我们这个活不分男工女工,不分老少,每天都能挣100块钱。加班还有补助,我最多一个月挣了5000多块钱。一年下来,我一个人就能挣2万多块钱。”当记者问起,现在每月挣的钱够不够家里的生活开销,忻龙忠有些激动。

63岁的忻龙忠现在是草莓种苗繁育基地的主力。长城新媒体记者 马宁 摄

  “原来别说是干活挣钱了,我就想着我能站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让记者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眼前这个爱说爱笑、充满自信的大叔,竟然是个“钢板人”。“早些年下煤窑被砸伤了,断了三根肋骨,腰部砸了三截,腿砸了一截。我整个人都是钢板支起来的,现在能恢复到这个样,真是太幸运了。”

  干不了体力活就挣不上钱。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让忻龙忠有了过上好日子的盼头。“在这干活不累。这个基地不来这,我去哪能挣着两万多啊。有钱了日子还能不好吗?”忻龙忠说,现在自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了,每亩地一年600块钱。再加上在草莓园工作还有稳定收入,往后的日子指定能过好。“有机会的话,如果我身体条件允许,我也想承包两个大棚。自己也有经济收入了,为社会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体质允许的话,我就还是主力,继续干。”

  在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说忻龙忠是主力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懂得多,长期在草莓园务工的乡亲大约有50人,平均年龄在50多岁。

  吃大锅饭、有钱挣,这样的日子真甜

  “阿姨,您这是在干什么啊?”

  “在撒硫磺粉,能改变土壤还能杀菌。”

  “您今年多大岁数啊”?

  “76了,我身体好!”

  腿脚利索、动作娴熟,76岁的罗玉芳已经在草莓园干了6个多月,每月都能拿到3000块钱以上的工资。罗玉芳告诉记者,自打四年前老伴过世后,家里的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她家也成了村里的一般贫困户。罗玉芳说自己身体好,也爱干些农活,此前一直跟着村里人打零工。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后,她也是第一批报名的。

76岁的罗玉芳每月都有至少3000块钱的收入。长城新媒体记者 马宁 摄

  “一开始说我岁数大,不要我,后来老李说我能干得了。”罗玉芳说自个儿能留下来,多亏了北京万德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伟斌。“现在有四个乡镇的贫困户全在这工作。育苗这个工作,特别适合留守人员,老的弱的,上了岁数的,有残疾的都可以在这儿工作。”李伟斌说。

  “来了之后告诉我们怎么栽,怎么掐茎,都是手把手教。干得不对了,人家再告诉你怎么干。”

  “您多长时间学会的?”

  “十天吧,好学。挺好学,挺好干的!”

  说起这些日子在草莓种苗繁育基地的工作,罗玉芳说不了几句话就会哈哈笑上几声。她对记者说,过去家里就她一人,有时候饭都不想吃。

  “在这干活心情好,每天吃大锅饭,吃米饭、馒头,熬大菜。吃得挺香,吃馒头吃一个,有时候吃一个半。我身体比不干活的时候还好了。”说着说着,罗玉芳又笑了起来,眼睛里还“乐开了花”。

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内忙碌的工人们。长城新媒体记者 马宁 摄

  来年,靠吃“草莓饭”的乡亲们日子会更好

  县扶农公司主导建设基地设施,企业承租并管理经营,贫困户有效参与,这种“基地+企业+贫困户”的草莓产业发展共同体,带动了红土梁镇、小蒜沟镇、下马圈乡、甲石河乡4个乡镇、46个村、2982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年人均增收6000元左右。通过企业种植基地用工的方式,可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

  “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建立以来,我们老百姓受益特别大,特别是一些贫困户。每月的收入最少是3000块钱,用工忙的时候,可能一个月都达到4000多块钱。在这个园区,劳动强度不是太重,只要愿意干,他们就能挣钱。”尚义县红土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冯永卫向记者介绍,基地的建立,让老百姓挣上工资只是第一步,关键的一点是有了技术,才能长远发展。

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航拍景。资料图

  “每家每户有种植技术才能够长久去吃饭。我们的老百姓参与过来以后,弄上春秋棚,每家每户如果种上两个棚三个棚,每年一个棚至少2万块钱稳定的收入,这是可持续的。以后日子也是越来越好。”冯永卫说,2020年草莓种苗繁育基地还会继续扩大规模。由基地出种苗,老百姓承包大棚,让更多的乡亲们吃上草莓这碗“甜饭”!

  走在尚义县草莓种苗繁育基地,看着一排排大棚内忙碌的身影、听着乡亲们操着一口家乡话又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被精心呵护的一株株草莓苗,是大伙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待!

关键词:责任编辑:杨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