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长城评论】滴滴司机持刀伤人:司乘矛盾不能靠“拳头说话”

来源: 长城网   作者:赵志疆 
2019-11-12 16:26:19
分享:

  ●特约评论员 赵志疆(河南)

  11月9日凌晨三点左右,南京市虎踞路河海大学附近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行凶者和受害者分别为滴滴快车的司机与乘客。双方疑因行驶速度发生争执,司机刘某将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入乘客右臂,现场遍地血迹。

  事发后,司机刘某被警方带走,目前已被刑事拘留。王先生被送至医院救治。

  记者从王先生提供的当天叫车页面看到,司机刘某驾驶在滴滴平台已经接单超过1万次,平台评分星级为:5.0,驾驶的是一辆东风风行景逸X6。目前该案件仍在处理当中。

  这是继滴滴顺风车准备恢复运营之后,滴滴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滴滴顺风车“复活”备受关注,网约车安全问题是市井坊间议论的焦点。11月7日,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网约车安全发展研究报告》透露,在经历了几次重大安全事件后,Uber、Lyft、神州、首汽、滴滴等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安全体系。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滴滴顺风车的安全争议还未平息,一起持刀伤人事件再次令滴滴的安全性受到质疑。这个偶发事件,也因此具有了标本意义。

  关于事件起因,滴滴表示已对该笔订单的车内录音进行核实,并初步判断是乘客在行程中要求司机超速行驶,遭到司机拒绝后,双方发生了口角,随即升级成了肢体冲突。对“要求司机超速行驶”的说法,乘客王先生表示,他只是要求司机开到最大限速,而非要求其超速。显而易见,超速与否是此次事件的导火索。相比之下,乘客王先生所说“要求司机开到最大限速”似乎更站不住脚。

  据报道,南京市从2016年开始就对城区隧道实行测速管理,城区主要隧道限速60公里。此次事件发生在凌晨3点,以当时的路况来说,网约车司机故意龟速行驶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能因此断定乘客要求司机超速行驶,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司乘矛盾中,不少都是因车辆超速引起,如何判断车辆行驶状态,是网约车公司必然面对的课题。

  就此次事件而言,如果滴滴有乘客要求超速的录音证据,不妨公之于众。更进一步说,有必要在车辆导航系统中增设关于超速的语音警示。建立在语音警示和全程录音的基础上,有助于为处理此类司乘纠纷提供证据。

  无论矛盾因何而起,当网约车司机拔刀相向的时候,事件已经完全改变了性质,由此也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网约车司机为何随身携带刀具?滴滴后台数据显示,涉事司机刘某取得了南京市网约车驾驶员证,在滴滴平台已经接单超过1万次,平台评分星级为:5.0。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五星司机”,竟然随身携带着尖刀利刃,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从常理分析,司机此举应是为了“以防万一”。不过,司机这样一种危险行为,暴露的却是对平台安全的一种不信任——如果司机对自身工作环境没有任何顾虑,何至于冒着违法的风险携带刀具以期“自卫”?

  从凌晨1点乘客上车,到凌晨3点发生流血事件,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矛盾在不断恶化升级,然而滴滴平台却迟迟没有介入,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毫无疑问,持刀伤人的网约车司机理应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司乘纠纷发生后,如果任由网约车司机与乘客“用拳头说话”,注定会有一方甚至双方因此受伤。只有兼顾司乘双方的安全与利益,才能维护网约车平台的健康发展,无论哪一方受到伤害,都是网约车平台难以承受之重。

  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名义,联合约谈滴滴出行等8家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就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公共安全风险防范、网约车价格行为及市场竞争行为等方面问题,对各平台公司提出了有关工作要求。

  以此为背景,发生在南京的网约车司机持刀伤人事件,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和深刻反思——相比起“夺回失地”的决心,确保安全运营才是网约车的生死线,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快速的响应机制不可或缺。

关键词:滴滴司机,持刀伤人,司乘矛盾责任编辑: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