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凤池(上海)
备受关注的“女孩眼内被男同学塞纸片”事件又有了新进展。河南省禹州市委宣传部14日凌晨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针对磨街乡大涧学校发生的校园事件,禹州市政府已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深入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禹州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截图。
同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通气会上表态,要尽最大可能防范校园欺凌,对一些恶性案件,依法依规处理。
可以想见,随着更高层级的调查主体介入、被调查范围和人群的扩大,此事会迎来一个更符合公众期待的结局。
一个7岁的小女孩,被同班三名男同学“合伙”往其眼睛里塞进几十片小纸片。这样的新闻,不仅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巨大身心伤痛,也极大地挑战了公众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事件曝光后,呼吁彻查真相、严惩恶行的声音,在网上不绝于耳。这是人们出于朴素的正义感和共情心理作出的条件反射式举动。
但随后,当地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一些操作让人难以接受。比如,涉事学校校长在事发后回应称“孩子只是闹着玩,并没有恶意”,引发了众怒。作为一名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和教育从业者,对如此明显的恶性事件轻飘飘地定性为“玩闹”,难以服人,也难掩推卸责任的嫌疑。
而当时教体局虽然做了安抚受害者和家属、组织受害者检查、治疗等补救措施,但其在事实完全明晰之前,采取的一系列举动——对磨街镇教育总支书记进行约谈,责令该校校长和该班班主任做出深刻检查;表示肇事学生家长对受害方家长当面赔礼道歉,并取得了受害方家长的谅解;表示几方协商一致,签订了赔偿协议;学校及老师对受害者家长赔礼道歉等行为,有很明显的“和稀泥”意味。似乎其关心的,只是尽早“解决”此事、平息舆论,至于如何公平公正、最大程度抚慰受害者和合理处罚作恶者这种本该是关键的工作,反而不重要了。
尤其“打脸”的是,据报道,受害者家长称,事发之后,只有往女孩眼里塞纸片者的爷爷出面进行了道歉,其父母完全没有露面,另外两名实施伤害欺凌的男生,其监护人同样没有出面道歉。目前,这固然只是一面之词,但起码是调查的一个维度。教体局如不能做到“兼听”,就难免让自身的公信力打折扣。
在这种语境下,此次禹州以分管副市长带头的联合调查组,对事件进行全面调查,显得尤为必要。不仅要彻底厘清事件真相,还受害者一个公道,给施害者必要的惩罚。同时,对于发生事件的班级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也应当查清是否有失职、不作为等举动,并依法依规处理。这不仅是为了给当事各方一个明确的说法,也是为了重振公众信心,维护社会正义。
对于未成年人之间发生的暴力和伤害行为,不管是立法的初衷,还是出于道德伦理的考量,教育、感化和挽救都是必要且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未成年人施加的暴力欺凌行为要无限制容忍。
从过往事实来看,一旦暴力和欺凌超过法律和公序良俗的容忍限度,对施暴者给予必要的惩戒,对施暴者监护人给予恰当的处罚,对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及相关责任人给予一定的责任压力和建立追责机制,就成了呵护未成年人正当权益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