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结构优化 分工明朗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产业转型升级添动能

来源: 长城网   作者:烟成群 
2019-12-15 22:01:09
分享:

  

                        曹妃甸首钢京唐运输码头 。 杨立文 摄

      长城网讯(记者 烟成群)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京津冀三地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河北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汇聚起三地产业协作的强大合力,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11月8日,以“聚智聚力,携手共赢”为主题的京津冀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发展大会在京举办,来自京津冀及山西、内蒙古等地的中小企业工作主管部门携手合作,着力推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的互联互通、互动互助、共享共赢。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法人单位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43.1万家,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为115.1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63.9%,成为区域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雄安新区办税人员为入驻的京津企业提供高效服务。 记者 烟成群 摄

      来自河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河北承接京津转移基本单位551个,其中法人单位超过109个。承接京津转移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9%,快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7个百分点。

  产业分工日趋明朗

  国家统计局普查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符合各自功能定位,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北京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占比达到9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1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区域平均水平高11.8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日益增强,传统产业地位有所下降,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愈加稳固。

  天津服务业快速提升,2018年末,第三产业法人单位23.3万家,提升幅度比北京和河北高3.3个和6.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比较优势明显。

  而河北先进制造业迅猛发展,2018年末,第二产业法人单位31.6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2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2个百分点,比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力,法人单位0.7万家,占京津冀区域总量的5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单位数量分别占京津冀区域的65.0%、64.1%和58.8%。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车间的机器人正在作业。记者 信贺宁 李代姣 摄

     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平均每小时就有44辆汽车生产下线,每天600多台汽车发运至全国各地。该企业建设和配套设施投资120亿元,完全达产后的产值可超过300亿元。随着各项工作的进展,以及更多企业入驻,一个千亿级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沧州逐步形成。

  作为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位于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公司正向建设最具世界影响力钢铁厂的目标大步前行。从造船的宽厚板,到汽车用板、家电外壳用板,再到小饮料罐用的镀锡板,从油气管线到电子器件,首钢京唐的“高、精、尖”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

  产业协同程度不断提升

  京津冀协同战略有效促进了三地的产业融合,其中,北京对津冀地区溢出效应明显。

  据统计,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1.6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80.2%。其中北京达到1.2万家,核心带动作用明显。与2013年末相比,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长225.9%。分行业来看,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为41.1%,比2013年末提升12.4个百分点。  

 河北新发地开展农产品加工。 河北新发地供图

     位于保定高碑店的河北新发地市场,每天凌晨5点,卸货、装货、配送的人流、车流穿梭不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首个运营成效显著的落地平台,河北新发地目前已入驻商户6200户,承接北京果蔬、粮油、调料、花卉等各大专业市场集中疏解,并与北京马连道、首农集团等10多家企业完成了产业转移项目的签约。随着河北新发地全面启动二期建设,将构建起全业态、全产业链的千亿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形成以“产业升级创新”为内生动力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集群。

  而在雄安新区,登记进驻的3000多家企业大多来自北京,其中,首批26家入驻的高端高新企业90%来自北京。在曹妃甸,今年前三季度228个产业项目、1900亿投资中,登记进驻京津项目总投资1769.9亿元,占比超过90%。位于沧州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创新“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方式,允许企业保留“京字号”,由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异地延伸监管,实现“北京药,河北产”,“一加一大于二”的产业协作效果突显。  

  据统计,京津冀协同发展五年来,河北省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7900多个。2017-2018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成交额367亿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000家,建设各类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100余家,9家机构进入国家创新驿站序列,13家进入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序列。

关键词:京津冀.河北,产业协同责任编辑:烟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