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微视频】贾茹:假如我有更多的爱……

来源: 长城网   作者:郭甜肖 冯硕 
2019-12-21 09:46:09
分享:

  人物名片   

  贾茹,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故郡村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石家庄市助残模范代表、“最美行唐人”。  

  2018年,贾茹创办了石家庄市行唐县昊腾残疾人双创园,园区安置就业161人,其中残疾人108人,残疾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7人。残疾人双创园在全县搭建了70个扶贫助残巧手坊,辐射带动4000余名残疾人、贫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

    长城新媒体记者郭甜肖 冯硕

  几乎很难有人理解贾茹的这些“怪癖”——  

  她的一天从早上七点开始,下班时间定然是无法保证的,经常是前一秒还在办公室打电话为园区“找生意”,后一刻可能已经赶到园区的某个工区了。

  她一日三餐很少定时吃,也不怎么喝水,员工甚至都没见过她的杯子。

  “见过她特别累的时候吗?”面对记者的询问,园里的人不假思索地摆摆手,“没见过。”

  她办事风风火火,是个“大嗓门”,一谈起她的“家人”却是满脸温情。

  园里的人,年龄小的喊她“贾妈妈”,年龄稍大些的叫她“贾姐”,但他们都会谈起“善良”二字,也都是通过贾茹的“大爱仁心”获得了自我实现。    

  有这样的“头儿”是什么感觉?   

  “一方面你很佩服,感觉她真是了不起,永远不知疲惫。另一方面也会觉得有压力,和这么优秀的人一起共事,更需要咱撸起袖子干,可不能给咱贾姐扯后腿!”一位园区工作人员说。 

  “我想用我的名字给自己鼓鼓劲儿。我不是叫贾茹吗?假如我有更多的爱,假如我有更多的力气,我要让更多残疾人身体站起来、精神站起来!”贾茹这样说。

    “母亲说,好人终会有好报”      

   在行唐县,贾茹算是个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有自己的工厂、商场和公司。但与这些名气相比,她走了20多年的扶贫助残路更为人称道。

  “她从小就热心帮助残疾人,经常把家里的食物、衣服送给残疾人。”  

  “她是真厉害,也真不容易!为了一件事能一直坚持做20几年不求回报的,这恐怕也只有她了!” 

  “这也没啥,见到他们我就想帮一把,尽自己的一份力吧!”初见贾茹,她那一头酒红色的干练短发和说起话来的干脆利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贾茹小时候家境还算殷实,父母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小卖部,放学闲暇时,小贾茹总是帮助家里把小卖部打理得井井有条。 

  “那个时候,我只要看到街头流浪乞讨的人,都会跑回家拿家里的好吃的送给别人,每每这样自己都有一种成就感。”回忆起小时候的“慷慨义气”,贾茹哈哈一笑。  

  “他们没少数落我。可是看我这样愿意帮助人家,也就默认了。”贾茹说,母亲总说好人终会有好报。  

  后来,她摆过地摊,卖过菜,开过超市,办过商场……生意越做越大,“慷慨义气”后的成就感也越来越浓!摆摊卖菜时,她到地里进菜,看到有残疾人或是岁数大的种菜人,都会悄悄地多给人家钱;2007年在行唐办新天地商场,第一件事就是雇用残疾妇女;2013创办昊腾大型爱心工程“军霞工厂直营库房”,为360多名贫困妇女和残疾人亲属提供了就业机会…… 

  “也没想那么多,就想自己干点事,我觉得越有能力,能帮助的人就越多。”贾茹说。                    

  “只要让我干,肯定干到底”                                          

  就业、扶贫,这两个饱含力度和温度的热词,对于残疾人群体而言,却增添了许多难度。农村残疾人,尤其是农村贫困残疾人,贫困程度更深、扶贫难度更大、返贫率更高。 

  扶贫助残的道路,贾茹走了20多年。多年和困难群体打交道,贾茹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看到困难就想帮一把,因为这个“想帮一把”她才能想出各种帮扶的办法。也正是基于这种情怀,贾茹萌生了创办双创园的想法。 

  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影响深远的变化往往系于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这一刻,许多微妙的事情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如同春天的力量积聚在一棵新芽的根须,一切蓄势待发。  

  对于贾茹来说,多年积攒的“情怀”就是这样一个特殊节点。 

  “我就想着能不能把不同类别、不同年龄段的贫困残疾人集中起来,统一培训、统一就业,让他们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就在贾茹意气风发想要大干一场时,反对声也迎面而来——

  “放着舒服日子不过,劳心干这个,图啥?”

  “要管这么多人,上哪儿找钱?他们自己生活都成问题,还谈啥干活挣钱?”

  “让残疾人干活,发的什么财?” 

  “下海方知水寒”。缺钱,缺钱,总是缺钱。一年多时间,贾茹后悔了无数次,她为残疾人双创园投入了几百万元,抵押房产,再去东借西凑,建园资金还远远不够。但要强的贾茹也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事做成。

  “独羊岗乡的养老院能借给你,你能不能把扶贫助残事业干到底?”行唐县委县政府伸出的援手,让贾茹感到一切有救了。 

  “只要让我干,肯定干到底。”贾茹说得斩钉截铁。  

  除了提供场地,县里还拿出500万元作为产业扶持基金。政府的带动,加上社会的爱心援助,2018年5月19日,残疾人双创园应运而生,开园首日,便有58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就业入住。  

  这还不够,贾茹决定将双创园的能量释放出去,搭建“扶贫助残巧手坊”,由双创园派技术人员对村民进行相关技术操作的培训,定期向巧手坊提供技术指导和订单分配。如今,“巧手坊”辐射了全县330个行政村,带动了4000余名残疾人、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身体有什么部位不好使了不要紧,只要头脑能动,有一颗善心,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贾茹说。 

   “重残就业意味着什么?尊严!”                                      

  河北省行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残疾人口3.2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8年,行唐县通过对全县的贫困人口摸底发现,剩余贫困人口中因残致贫的有2933人,占22.2%,是第二大贫困群体。如何让贫困群体群体脱贫,是行唐县脱贫攻坚的难点。  

   “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精神决定事业,态度决定一切”……在双创园互联网就业区,鼓劲的条幅随处可见。  

  22岁的付学净在双创园从事图文标注工作,由于先天性脊椎裂,导致双足内翻,只能爬行。 

  “我记得5岁左右去过一次学校,但是大家看我的那种眼神让我感到很恐怖,感觉我是个‘怪物’”,此后,小净再也没去过学校,也几乎不出家门。   

  2018年,小净第一次走出家门,就是走进残疾人双创园区,成为园区的一员。在行唐县委、县政府和“双创园”的帮助下,小净做了两次矫正手术,手术后的她,第一次穿上了鞋子。  

  坐在电脑前,轻轻移动鼠标,不过几秒,如今的小净对图片中一盒酸奶的属性标注工作做起来游刃有余,她告诉记者,来到双创园后,接受了相关培训,第一次上机就标注了近千张图片,一天下来,得到了50元的收入。

  “第一次拿到自己赚的钱,什么感觉?”记者问。 

   “挣钱啦!我原来也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小净笑得甜甜的。    

  双创园还有许多贫困残疾人如小净一样找到了用武之地,很多人在此获得人生第一份收入。 

    目前,已经有161名残疾人入住园区,其中87名建档立卡,而且人数仍在增加。那些质问“不安好心”“图什么”的人,渐渐少了,最后消失了。

  “虽然这里是免费吃住,但是我们要求入住园区的残疾人必须靠自己的双手赚得收入。”贾茹说,残疾人是一个因生命的遗憾和苦痛而造就的特殊群体,但是他们不想成为社会的包袱,也希望通过劳动自食其力。“我就是想给他们一个平台,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被社会认可、需要和尊重!”

  

记者手记:这是一个特殊的“家”

  时间从来就不是秘密。     

  从许多生活细节来看,贾茹都是失职的。比如儿子生病,她不能陪伴左右;比如女儿的学习,她几乎很少过问;比如,她很不“爱惜”自己,“头疼脑热”在她眼里从来不叫病,从不请假休息一天。  

  但,贾茹又是最尽职的,20余年来,她与“爱”字为伴。她说,双创园就像是一个家庭,每个人就如家人一样,如今,渐渐自立自强起来的“家人”不少已经能“独当一面”,有时还能帮着她“持家”,念着她的好,也陪着她。

  “您对您的这些特别的‘家人’有什么期望吗?”    

  贾茹目光垂下,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愿望:“这是一个既特殊又普通的群体。”贾茹说,他们虽身有残疾,却又和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尊,渴望被赞美,想要实现自我价值。“让他们都有尊严的活下去,这就是我的愿望。”她顺手把一缕垂下的头发别在耳后,低头笑了起来。   

  仿佛打开了某个开关,贾茹的倾诉欲在这之后变得温柔起来,连眼里的光仿佛也添了温度。

    窗外已然隆冬,冬日的阳光从玻璃光亮的表面反射过来,映在了她的有些皴红的脸上,每一阵微风拂过树叶的响声,像是回应着她的心愿。

    外面冰天雪地,园区里却温暖如春。

关键词:脱贫,行唐,双创园责任编辑:郭甜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