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原创 >

村民住上互助幸福院
——河北省科协驻怀安县南刘家窑村工作队精准扶贫记事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吴新光 
2019-12-26 20:43:16
分享:

  南刘家窑村村民看看新房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记者 吴新光 摄

  长城网讯(记者 吴新光)冬日暖阳下,怀安县西沙城乡南刘家窑村32户村民喜气洋洋地搬进了水电暖全通的互助幸福院。村民们笑容绽放:“这都是托驻村工作队的福啊!”

  三年多来,河北省科协驻怀安县南刘家窑村工作队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修路、建蓄水池,发展扶贫产业,这个昔日穷得出名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热情、工作能力不断加强。2019年10月,南刘家窑村实现了全村脱贫。

 省科协驻南刘家窑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田建超,看望贫困村民。

  田建超为要搬往互助幸福院的贫困村民搬东西。

  从碹窑搬进互助幸福院

  10月初刚拿到钥匙那会儿,南刘家窑村村民们基本上过几天就会过来转转,看看新房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互助幸福院313房间住的是谢玉梅老人,今年68岁,是个贫困户。她对这里的居住条件非常满意:“一家一户就有一个水冲式厕所,还有淋浴能洗热水澡,这比以前住窑洞、用旱厕强多了!”

  南刘家窑村是一个常住人口不足60人的小山村,坐落于海拔1000多米的白云山西麓,曾是县里有名的贫困村。贫困人口平均年龄超过60岁,正常劳动力只有15人,老龄化、空心化十分严重。

  进驻南刘家窑村之初,省科协驻怀安县南刘家窑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田建超,带着华世勃、岳书点两名队员进行调研,发现首要问题就是村民的住房安全问题。

  村民居住条件很差,全村仅有1户住砖瓦房,其它全部是碹窑。碹窑是当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窑洞的一种,在平地上夯土为墙,顶部用土坯砌成弧形后在上面覆土。全村160处碹窑,因修建年代久远、风剥雨蚀,普遍出现墙皮脱落、墙体变形、窑顶开裂等问题,经鉴定已全部属于危窑。

  田建超他们意识到,建设互助幸福院,是解决该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实现如期脱贫的关键。

  “危窑需要拆迁,但拆起来真难啊。我们多方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由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全力支持。”田建超介绍说,75岁的田白明老人,带头腾出来自家的窑洞,给其他村民做表率,僵持的局面很快打开了。

  互助幸福院项目解决了危窑问题,让村民住上了真正的房子,居住条件实现质的飞跃。互助幸福院功能完善,建设砖混结构住房46套,配卫生间、太阳能、地下室、储物间、门卫房。两排房屋错落有致,与东边的白云山遥相呼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田建超说,全村常住36户,32户搬进了互助幸福院,另外4户搬进了新盖的回迁房。

  为方便群众生活,驻村工作队在省科协的支持下,投资5万多元在每家门前安装了制式晾衣架,给每家每户定制了橱柜、窗帘、棉门帘、羽绒服、床上四件套等生活设施及用品,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拍手称赞。

  省科协驻南刘家窑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田建超,与搬进回迁房的村民唠家常。 记者 吴新光 摄

  村容村貌民风大变样

  “多亏了省科协的帮扶,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南刘家窑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每每谈到这条路,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昔日南刘家窑村只有一条宽度不足3米的出村水泥路,路窄坡陡且紧邻深沟,无任何防护措施,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隐患,其它道路全部为土路坡道,高低不平,遇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不堪……

  驻村工作队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重修进村路1000米,路宽由原来的3米拓宽到5米,深沟险坡路段加装了安全护栏;打通了村内断头路,并进行了平整硬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此外,建设了5个累计1000立方米容量的蓄水池,把全村近千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发挥科协的资源优势,结合村委会和互助幸福院地基的护坡建设,建成了三面近600平方米的科普墙。

  基础设施薄弱是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驻村以来,通过工作队协调争取和政府投入,用于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已达700多万元,实施大小工程项目10余个。

  来村里流转土地的刘老板说,几年前他就来村里看过那些地,当时村里村外道路狭窄不平,耕地浇不上水,不敢投资。现在好了,进村的马路宽了,村里的路硬化了,地里建了蓄水池,还埋好了管道,投资到这里,赚钱有希望了。

  田建超及华世勃、岳书点两名队员,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代缴养老保险、手机费、电费,到免费复印打印、测血压,从协助进行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到用个人车辆紧急送医,从帮助调试手机电视到联系就医就学,从节日慰问到到平时走访,群众有需求,工作队有回应。“有困难找驻村工作队”,成为村民心声的自然流露。

  以前对村里哪个领导都不满意的赵马祥不会忘记,八月十五晚上,工作队给他送来月饼,与他唠家常;以前由于懒惰不干地里农活、尽给村干部出难题,如今像是变了一个人——不仅干自家地里农活了,连村里修路这种公益活也抢着干了,还经常为村集体的事提建议并带头干。

  如何培养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抓好村支书,培养带头人。选出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群众基础好、工作干劲足。新选出的村党支部书记赵加儒,今年51岁,在贫困的小山村算是最年轻的人了。

  创造机会,让他们外出参观考察。驻村工作队先后带领村两委干部到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正定县塔元庄村、北京韩村河、唐山抗震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等地进行学习考察。耳濡目染,他们慢慢增强了为民干事创业的责任感。

  搬进互助幸福院的村民在拾掇墩布,打扫新居。 记者 吴新光 摄

  留下一份长期脱贫产业

  拔穷根,靠产业。可南刘家窑村一没山水、二没矿产、三没产业,土里刨食,啥时候能脱贫?

  田建超表示,拓展产业扶贫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才是南刘家窑村摆脱贫困的根本。

  近年来,由于村里年轻人外流,劳动力匮乏,土地撂荒现象严重,达到50%以上。在驻村工作队的牵线下,去年冬季村里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实现了撂荒土地的全部流转,村民们有了一部分稳定的收入。村里建成米面加工厂一座,目前已经完成试机,正在进行招商。

  光伏电站成了贫困户的“铁杆庄稼”。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建成了300千瓦分布式村级光伏电站。用光伏电站收益安排公益岗13个(保洁员7人,生态环境保护员4人,治安巡逻员2人),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工资;给予15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补贴,村集体每年还可以增加收入3万元。

  为实现南刘家窑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县乡有关部门、驻村工作队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引进了大樱桃、黑枸杞、胡杨、沙枣、红薯示范种植项目。工作队邀请著名谷子专家赵治海、食用菌专家梁希才、马铃薯种植专家张鹏、文冠果产业特聘咨询专家红薛星等到村里考察指导脱贫产业,先后谋划和启动了羊肚菌项目、柴鸡项目、棚室大樱桃项目。

  “南刘家窑村虽然贫困,但是也有自身的优势。”在田建超看来,生态环境好,空气好、水质好、无污染;区位较好,靠近247省道和207国道,距离怀安县城和张家口市区不远;自然景观独特,有一定旅游开发价值,集中连片的碹窑,错落有致的梯田,当地少见的黄土地貌,适于旅游开发。

  田建超说,下一步,利用本村背靠白云山的独特自然资源,谋划利用互助幸福院平时的空余房屋和部分家庭妇女会做饭的实际情况,将南刘家窑村建设成为测绘实习基地、美术培训和写生基地,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长期收入。“现在我们已联系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第一职中等单位,来村里考察。”

关键词:驻村工作队,互助幸福院,脱贫产业责任编辑:吴新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