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对既往的疑似病例开展了排查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订正,对新就诊患者按照新的诊断分类进行诊断。为与全国其他省份对外发布的病例诊断分类一致,湖北省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数进行公布。公布首日,新增病例(含临床诊断病例数)一夜之间翻了将近10倍。
首先,我们不要恐慌,数据变化是因为确诊标准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确诊、疑似患者的新增分类上,数据总量并未快速增长。数据变化体现了实事求是,表明“应收尽收”在加快推进。
此前,国家卫健委于1月2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明确,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简单来说,就是若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则可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但临床经验显示,一直作为新冠肺炎确诊“金标准”的病毒核酸检测在实践中出现了假阴性的情况。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病人没有检测出来,出现了漏诊。这样可能造成一些传染源没有真正地被识别出来,造成疫情扩散的风险。
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在回答总台央视记者时提到,在看病诊断肺炎时,能够拿得到的病原学,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要靠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病例”究竟什么意思呢?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湖北省内和省外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定义有所不同,并且新增了“临床诊断”这一分类。
就湖北省外来说,疑似病例为:有明确流行病学史;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系疑似病例。
确诊病例为: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针对湖北省内,疑似病例为: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符合“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和“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的临床表现。
确诊病例为:需有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临床诊断病例为:上述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将临床诊断病例数纳入确诊病例统计,是实事求是的转变。这种变化对救治患者和疫情防控来说是有利的,将对加快患者收治和疫情防控带来积极影响。
根据人民网、新华网综合